摘要:比較東西方兩種對個體行為的基本假設,將利他的社會偏好引入效用函數(shù),研究如何通過激勵機制設計,促進社會中利他行為程度和供給量的提升,同時實現(xiàn)個體利益和社會總體福利的最大化。將社會群體按照利他程度的不同分為異質性個體,并分別分析不同激勵機制對異質性個體的影響。最后,結合群體中利他程度不同個體占比對總利他行為供給量的影響,給出不同制度狀態(tài)的比較分析。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論文、科學研究簡報、成果的應用與轉化、綜述與評論、信息與動態(tài)以及報告與書評等等。于200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guī)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