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2030年南京市6項污染物達標為約束,在2015年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基礎上,利用CMAQ模型分析了PM2.5對南京本地不同前體物排放的敏感性,通過情景分析預測排放清單,模擬了4種減排情景的空氣質(zhì)量變化,最終獲得達標約束下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模擬結(jié)果顯示,減少一次顆粒物PPM(primary particulate matter)排放對降低大氣中的PM2.5濃度最為有效;在周邊地區(qū)減排的基礎上,本地減少PPM排放對PM2.5年均濃度下降的相對貢獻可達88%,其次為NH3、NOx、SO2與VOCs減排,其相對貢獻分別為10.3%、5.5%、3.2%與0.5%;相比2015年,4種情景下南京市主要大氣污染物減排比例在22%~53%,未來控制活動水平對減排SO2、NH3與CO較有效,而NOx和VOCs末端治理方面還有較大空間;將SO2、NOx、PM10、PM2.5、BC、OC、CO、VOCs及NH3的排放量分別控制在2.43×10^4、8.47×10^4、9.42×10^4、3.74×10^4、0.19×10^4、0.30×10^4、26.56×10^4、13.08×10^4及1.50×10^4t以內(nèi)時,預計南京市6項污染指標可以達到國家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二級標準.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環(huán)境科學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shù)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shù)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刊載內(nèi)容涉及的欄目: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等。于1976年經(jīng)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guī)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