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抗感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簡稱細條病)的品種的水根際可培養(yǎng)細菌群落結構和代謝功能多樣性分析,探討其根際細菌多樣性差異與水稻抗細條病的相關性。采集孕穗期水稻品種CG2和IR24的植株根際土壤,采用多種培養(yǎng)基進行可培養(yǎng)細菌的分離、鑒定,并通過16S rRNA序列構建系統(tǒng)進化樹;利用Biolog技術分析不同品種根際微生物的代謝功能差異。結果顯示:不同水稻品種的根際土壤可培養(yǎng)細菌分析發(fā)現抗病品種CG2以芽孢桿菌為優(yōu)勢菌群,而感病品種IR24以節(jié)桿菌為優(yōu)勢種群;對條斑病菌有抑制的菌株,篩選后以芽孢桿菌為主,且抗病品種的比率達47%以上,而感病材料中只有2.3%;抗病品種根際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樣性指數(H′),Shannon均勻度指數(SE),Simpson指數(D),McIntos指數(U)和McIntosh均勻度指數(ME)分別增加了8.80%,48.49%,11.76%,41.88%和0.52%;主成份分析表明抗病品種CG2的根際土壤微生物與感病品種IR24相比,對碳水化合物,氨基酸類、酯類、醇類、胺類和酸類的利用率分別提高了12.52%、66.53%、3.78%、7.49%、27.98%和40.67%。研究表明,從根際土壤細菌數量和種類上看,抗病品種CG2的根際土壤細菌數量和種類與感病品種相比,細菌群落結構多樣性更為豐富,發(fā)揮生防作用的菌群更多,為水稻條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思路和資源。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生態(tài)科學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報告、綜述等。于198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guī)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