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意義]探索民國時期分類法本土化的實踐,對現代圖書分類提供借鑒。[研究設計/方法]使用比較法,對桂質柏圖書分類法前后期的實踐進行比較。[結論/發(fā)現]桂質柏早期在齊魯大學的《杜威書目十類法》編制實踐,后來在芝加哥大學的“博士論文”理論研究,以及歸國后在中央大學、四川大學推行的《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分類大全》,是他在圖書分類領域本土化探索的“三部曲”,呈現出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對我國圖書館學本土化的探索做出了貢獻。[創(chuàng)新/價值]將桂質柏的博士論文研究與他具體的分類實踐相結合,發(fā)現了桂質柏圖書分類法本土化探索的清晰脈絡。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圖書情報知識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卷首語、學術聚焦·網絡直播中的知識產品與用戶行為、專業(yè)教育、圖書、文獻與交流、情報、信息與共享、知識、學習與管理、會議紀要等。于198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guī)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