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影,国产1024精品免费视频

      1. <sup id="ujilt"></sup>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研究

          時間:2022-10-16 12:05:04

          序論:在您撰寫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研究

          0前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1]指出: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huán)節(jié)。校史館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是學校開展實踐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2]。校史館具有傳統(tǒng)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不具備的教育功能,通過對校史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進行挖掘,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結合,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依托校史館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整合極其具有現(xiàn)實意義。筆者結合昭通學院校史館概況,構建基于校史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以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

          1校史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現(xiàn)狀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形式單一,實踐環(huán)節(jié)匱乏,學生停留在知識點的機械記憶和通過考試層面,并未實現(xiàn)價值引領功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和效果。校史館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類場館資源,其中蘊含大量的思政元素。校史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載體,存在缺乏專業(yè)校史館管理人員、軟硬件設施落后、使用管理不完善等問題[3]。另外,校史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以入學教育、主題講座、第二課堂和黨團活動為主,缺少專業(yè)教育方面的應用。校史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還不夠深入,教育功能還不完善,將校史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研究較少。鑒于此,本文以昭通學院校史館為例,將校史館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相結合,以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提高教育質量。

          2校史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機制

          昭通學院校史館是昭通學院綜合陳列館的四個分館之一,介紹昭通學院百余年來曲折的發(fā)展歷程和取得的成就??蓪πJ佛^中的人物、事件、展品和非物質文化資源所蘊含的教育元素進行深入挖掘,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下面從人物、事件、物品和文化精神等方面闡述校史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機制。2.1以人化人校史館中的人物具有的精神風貌,所表現(xiàn)出來的品質,都非常具有教育價值。通過對校史館中的人物進行分析,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點。以蕭瑞麟先生為例,他于1904年東渡日本東京宏文書院師范??粕钤欤瑑赡旰蠡卣淹ǜ?,創(chuàng)辦昭通五屬師范傳習所,開創(chuàng)了昭通現(xiàn)代教育的先河,而當時的師范傳習所便是現(xiàn)在昭通學院的前身。蕭瑞麟先生的經(jīng)歷可以與愛黨愛國、理想教育等主題結合,用先輩們在這片土地上辛苦耕耘和探索的鮮活案例,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樹立遠大的理想,發(fā)憤圖強。

          2.2以事浸人

          校史館中的典型事例具有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供挖掘。以昭通學院校史館中X同學的事例為例,X同學十多年來對失去雙臂的哥哥不離不棄,悉心照料哥哥日常生活。為了照顧哥哥,他放棄了上其他大學的機會,選擇與哥哥在一所學校就讀。2019年,X同學被評為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X同學的事例可以與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等主題相結合,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2.3以物育人

          校史館中的文物、展品、模型和照片等,這些珍貴的物品承載了所處時代大量的信息和資訊,可以促進學生對當時歷史場景的還原。以建校之初的校舍照片和教師備課本為例,通過宿舍照片可以聯(lián)想到彼時艱苦的求學條件和狀況,通過泛黃的備課本上工整的字跡可以感受到當時教師治學之嚴、學養(yǎng)之高。前輩們在艱苦的條件下秉承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與作風,奮力前行才有今日之美好生活,其事跡可以與理想教育或道德教育結合。

          2.4以魂潤人

          校史館中非物質文化資源展現(xiàn)了特定的文化精髓或精神風貌,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震撼和共鳴。昭通學院校史館中設立了電子屏播放微電影、情景劇等,包括《遲到》《咱們的子弟兵》《播種希望》等獲獎作品,這些作品結合學生生活和地方特色,呈現(xiàn)了艱苦奮斗、勵志向上的精神風貌。其中,《播種希望》反映的是學生頂崗支教和熱愛文學的故事,可以和理想信念、愛黨愛國、艱苦奮斗精神等主題相結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3基于校史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構建

          在對校史館與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機制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李廣鑫等[4]關于場館學習的思路,在參考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構建基于校史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如圖1所示。場館學習可以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前期設計、場館學習過程、連接與評價。前期設計包括學習者分析、場館資源概況分析、課程特點和目標分析,以及實踐活動主題的確定與設計。在場館學習過程設計階段,根據(jù)校史館的整體情況,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目標,從人物、事件、物品以及非物資資源四個方面切入,為學生分好組,設計好教學流程和問題清單,開展教學實踐。在連接與評價階段,將場館學習與課堂進行連接,幫助學生鞏固內化,并評價學習效果。

          4基于校史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的教學設計

          4.1學習對象分析

          教學對象為昭通學院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大一本科生,他們基礎較好,學習態(tài)度端正,對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相關知識有一定的涉獵,但在學習動機方面對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4.2課程分析研究以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闡述基于校史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的設計過程。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是所有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必修的公共課,內容豐富,理論性較強,但實踐環(huán)節(jié)較少,學生學習被動,并未完全實現(xiàn)對大學生價值引領的功能。因此,利用校史館資源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優(yōu)化教學方式,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4.3實踐主題的確定設計

          研究以第二章“愛國主義”為實踐主題,以校史館蕭瑞麟先生雕像、資料和事跡展區(qū)為例,闡述教學設計過程。

          4.4教學策略的設計

          4.4.1課堂教學

          場館學習之前需要學生具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在實踐之前,先帶領學生學習第二章的內容。由于書本的理論略顯枯燥和空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一些有趣的案例去啟發(fā)學生,加強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比如給學生觀看《戰(zhàn)狼Ⅱ》片段,兩軍交戰(zhàn)時看見中國國旗后停戰(zhàn),等中國人通過之后再繼續(xù)交戰(zhàn),以此讓學生理解國家與個人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案例、任務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結合小組討論、混合式學習等形式,以學生為中心,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4.4.2基于校史館的教學實踐設計

          實踐活動的主題是愛國主義,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什么是愛國主義,為什么要愛國,掌握新時代如何愛國,并從情感上真正愛自己的國家。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4~5個人為一組。設計問題清單如表1所示。學生帶上紙和筆到校史館,解說員重點介紹校史館的歷史、蕭瑞麟先生雕像和資料。聽解說員解說后,開展小組討論并做好記錄和分工。到規(guī)定時間后,每個小組匯報,教師和學生對每一組進行打分。小組匯報完后,教師結合回答情況和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點評和總結。4.5教學評價的設計學生的成績由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構成。其中,形成性評價占60%,主要包括考勤情況、回答問題情況、平時作業(yè)、期中成績、小組合作分數(shù)等。小組合作分數(shù)由匯報評分和小組材料評分組成,其中匯報評分為每組學生評分與教師評分之和求平均分??偨Y性評價為期末考試,占40%。

          5基于校史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應用思考

          5.1實踐前

          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一共七章,每一章均可提煉1~2個主題與校史館資源結合,開展實踐活動。在開展實踐教學之前充分了解校史館的特點和概況,完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并對內容進行分析,根據(jù)課程內容和校史館的特點來確定如何將二者結合,以此確定活動的主題和目標。然后是主題活動的設計,在分析學習者、場館資源和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可根據(jù)確定的目標來設計是使用項目式學習模式、游戲化探究學習模式還是合作探究學習模式[5]來開展學習活動。

          5.2實踐中

          校史校情教育在激發(fā)學生愛校情感的同時,可以自然流暢地激發(fā)學生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6]。展區(qū)的蕭瑞麟事跡與愛國教育結合非常具有說服力,通過一些留學生不回國和蕭先生對比,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和重構:國內待遇低,那么,是不是我們的國家不強大,我們就不愛國了?愛國需要條件嗎?在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需適時對學生提供引導和啟發(fā)。在實踐過程中需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間接教化、感染和滲透等特征,讓學生因為有了活動這道“菜”而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這種“鹽”的味道,而不是抓一把“鹽”撒在“菜”上讓學生無法消化。

          5.3實踐后

          實踐結束后,引導學生結合感知到的材料進行深入加工,尋找場館學習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相關性,形成閉環(huán),促進知識的內化和鞏固,實現(xiàn)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在參觀結束后,讓學生結合問題清單開展小組討論、分享經(jīng)驗或寫觀后感,進行學習的總結歸納和評價反饋,使學生的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xiàn)價值引領和知識傳遞相結合。

          6結語

          研究在分析校史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情況和耦合機制的基礎上,構建基于校史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并以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闡述校史館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中的應用。校史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是兩種學習方式的創(chuàng)新融合,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yōu)化教育教學質量。需要注意的是,場館學習與課堂教學的整合不是簡單意義上物理環(huán)境的疊加,簡單去參觀幾次校史館并不能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多大的成效,關鍵在于精心設計教育教學活動,發(fā)揮場館學習和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A/OL].(2017-02-27)[2018-01-01].

          [2]陳祖耀.“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校史館講解員培養(yǎng)路徑探討[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9):134-136.

          [3]翟俊卿,毛天慧,季嬌.兒童如何在參觀科技場館過程中學習科學:基于國外實證研究的系統(tǒng)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8,40(7):68-77.

          [4]李廣鑫.非正式學習環(huán)境下場館學習的活動設計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9.

          [5]張鵬路.校史館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研究[J].教育觀察,2018,7(7):43-45.

          [6]張傳恩.淺議高校校史館的隱性育人功能:以安徽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校史館為例[J].信陽農(nóng)林學院學報,2014,24(3):18-20.

          作者:劉思來 王菊 李宗遠 李敏 楊萬嬌 謝小琴 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