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影,国产1024精品免费视频

      1. <sup id="ujilt"></sup>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供應鏈管理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2-02-22 22:58:32

          序論:在您撰寫供應鏈管理實訓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供應鏈管理實訓總結

          第1篇

          [關鍵詞]易木供應鏈時代實戰(zhàn)平臺;供應鏈管理;教學改革

          沃爾瑪、豐田、聯合利華等世界500強公司的成功經驗證實了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價值。而供應鏈管理的開展要依靠高素質的供應鏈人才。2017年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供應鏈創(chuàng)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快培養(yǎng)多層次供應鏈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yè)學校設置供應鏈相關專業(yè)和課程,培養(yǎng)供應鏈專業(yè)人才。為順應趨勢,國內眾多高校開設了供應鏈管理課程。學生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可掌握生產計劃、采購、生產控制、庫存控制、倉儲管理和分銷管理等技能。供應鏈管理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也是經管類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之一。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該課程的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培養(yǎng)出來的供應鏈管理人才所具有的技能與企業(yè)實際需求不符。為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推動供應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顯得尤為重要?!耙啄竟湑r代實戰(zhàn)平臺”是由易木科技公司開發(fā)的面向供應鏈管理技能學習者的實訓軟件?;凇耙啄竟湑r代實戰(zhàn)平臺”對供應鏈管理課程開展教學改革,是一種有價值的探索和積極的嘗試。

          1供應鏈管理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

          供應鏈管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但目前課程的教授過于強調理論。在學時分配方面,主要以理論為主,實踐學時較少。針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教師往往是通過課堂討論和演示的方式進行,容易脫離實際,難以讓學生真正體會供應鏈管理的要領[1-2]。

          1.2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供應鏈管理課程主要包括供應鏈系統的類型與特征、供應鏈運作的協調管理、供應鏈的構建與優(yōu)化、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與評價、采購管理、生產計劃與控制、庫存管理策略、供應鏈企業(yè)運作的績效評價與供應鏈風險管理等知識點。這些內容較為枯燥乏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教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供應鏈管理學科前沿的企業(yè)案例和數據比較有限,容易導致學生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課堂參與度低,學習氛圍不強,影響了聽課質量和學習效果。

          1.3考核方式單一

          國內供應鏈管理課程普遍存在“考核方式單一”的問題[3]。目前課程考核方式由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績組成。期末考試成績的占比往往比較大。考試的題目大多數源于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學生往往臨時抱佛腳,考前突擊死記硬背,而不注重平時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習。因此,這種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地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利于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诖?,近年高校老師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提出了一些供應鏈管理教學改革的方向,如基于建構主義教學[4]、基于教學質量國際標準的教學[5]、基于BOPPPS模型應用的教學[6]和基于參與式教學理念的教學[7]等理念。以上的教學理念都是在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方面做出的積極探索,但是鮮有學者從供應鏈沙盤模擬的角度進行教學改革。“易木供應鏈時代實戰(zhàn)平臺”利用信息技術,構建“互聯網+教育”模式,通過讓學生站在企業(yè)的角度模擬各種類型的供應鏈運作,體驗供應鏈的運營,從而完成供應鏈課程中重點知識的學習。通過使用該平臺進行輔助教學,有利于豐富單一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基于“易木供應鏈時代實戰(zhàn)平臺”開展教學改革的目的

          2.1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供應管理課程中使用該平臺有利于豐富教學方式和課堂教學的內容,輔助教師專業(yè)知識的傳授,使學生不拘泥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增加課堂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提升教學效果

          “供應鏈時代實戰(zhàn)平臺”展示了一家制造企業(yè)的供應鏈運營管理過程。通過該平臺,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求分組,讓學生進行供應鏈運營管理崗位的角色扮演。以情景模擬為依托的角色扮演形式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其供應鏈運營管理能力。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使用該平臺參加“全國供應鏈大賽”“全國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供應鏈管理師賽”和“川流杯”等學科競賽,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效果,切實提升教學效果。

          3基于“易木供應鏈時代實戰(zhàn)平臺”的教學改革方案

          首先任課教師應明確進行供應鏈課程改革的目的所在,即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耙啄竟湑r代實戰(zhàn)平臺”適應學科發(fā)展的需要,對提升教學效果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此外教師要明晰改革的思路。課程安排共64學時,在講授完供應鏈管理教材內容后,增加“易木供應鏈時代實戰(zhàn)平臺”的學時安排。教師可安排32學時的理論學時,32學時的實踐學時,其中實踐學時中安排4個學時進行啤酒游戲的實驗,24學時進行“易木供應鏈時代實戰(zhàn)平臺”的實訓。具體的實訓學時安排見表1?!耙啄竟湑r代實戰(zhàn)平臺”具有多角色、數據真實、系統系及易操作等特點,如圖1所示。實戰(zhàn)平臺提供兩種模式,分別是個人練習模式和小組競賽模式。平臺主體功能分為四個模塊,分別為案例分析、競賽過程、競賽管理和競賽看板,其中競賽過程界面為主要的操作界面。供應鏈管理覆蓋的內容較多,主要涉及五個領域:需求、計劃、物流、供應和逆向物流。借助實戰(zhàn)平臺開展沙盤模擬實踐教學,學生通過教材理論結合實踐的模式,以案例為依托,使供應鏈管理課程的教學更具系統性和操作性。在該實訓平臺中,學生4-5人一組,分別扮演企業(yè)供應鏈總監(jiān)、營銷經理、采購經理、生產經理和物流經理的角色,通過工廠倉庫選址建設、市場投標、采購計劃、供應商管理、生產計劃、物流倉儲計劃和融資貸款等活動對資金流、信息流、商流和物流進行整合,其目標是通過供應鏈管理的運營實現企業(yè)利潤的最大化。供應鏈管理技能體現的是整合的、嚴謹周密的思維。為了實現整個實戰(zhàn)過程更加貼合實際,平臺設計了9大規(guī)則體系,包括破產規(guī)則、中標規(guī)則、貸款規(guī)則、采購規(guī)則、生產規(guī)則、違約規(guī)則、配送規(guī)則、折舊規(guī)則、計費規(guī)則。下面以采購計劃為例進行說明。采購經理要采購原材料,以滿足工廠生產所需,體現了物流管理5R中的“適時”、“適量”和“適價”原則。適時適量即是把合理數量原料準時采購回來,既不能過于提前也不能延誤,既不過量也不能過少。過于提前或過量采購會占用賬戶有限的資金,如若延誤或過少采購則會造成不能按時履約的后果,運營的企業(yè)會被扣信用分和罰款。采購經理也要考慮到適價的因素,如選擇獨家供應商則有較低的價格和最高發(fā)貨優(yōu)先級,但是存在較高的缺貨風險;如選擇戰(zhàn)略供應商則可選擇多家供應商,從而降低缺貨的風險;如選擇訂單響應天數短的,可縮短訂貨提前期,但是價格較高;如選擇訂單響應天數長的,則提前期較長,價格會較低。另外平臺還設置了供貨量階梯價格,即向同一供應商累積采購的數量達到一定量時,可獲得供應商給予的額外折扣??梢?,采購經理的角色需要在眾多因素中進行權衡和選擇,運籌帷幄。實戰(zhàn)平臺根據準時交貨率、市場占有率、凈資產和庫存周轉率這四項評分指標評定最終的成績。教師可以對每項指標所占的權重進行設置。非單一的評分指標要求學生要供應鏈進行全面統籌,通盤謀劃還要注重團隊協作。在實戰(zhàn)模擬環(huán)節(jié),教師負責競賽,根據學生的進度設置比賽模式。比賽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競賽看板”界面實時關注所有參賽隊伍的業(yè)績,比較團隊之間的差距,從而及時調整運營策略。此外實戰(zhàn)平臺還提供了多元化的數據圖表分析功能,比賽結束后師生可以通過系統自動生成團隊收入支出分析、市場經營分析、生產采購分析和倉儲配送分析數據報表。教師在該環(huán)節(jié)要總結每組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不斷改進供應鏈運營方案。在考核方式上,教師可以組織1~2次的實戰(zhàn)模擬作為考核賽,并撰寫實訓報告進行總結。實訓報告內容可以包括實驗目的、實訓操作步驟、實訓結果、實訓分析與總結以及實訓收獲等。考核賽的排名成績和實訓報告成績計入個人課程總成績。

          4結語

          基于“易木供應鏈時代實戰(zhàn)平臺”開展供應鏈課程教學改革,是基于“互聯網+教育”理念的一種積極探索。從綜合層面上來看,該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周密的思維能力、供應鏈整體運營規(guī)劃能力、團隊合作和溝通協調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能力。從業(yè)務層面上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采購計劃能力、庫存控制與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資金管理能力?!耙啄竟湑r代實戰(zhàn)平臺”較為完善,操作易上手,覆蓋內容全面,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增加學習趣味,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為實現供應鏈管理課程改革的有效開展,應適當增加實踐學時的安排,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同時教師也要不斷熟悉系統,引導學生分析數據,總結得失,收集更多前沿的供應鏈案例和數據,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相關競賽,通過體驗、反思、歸納和應用四個步驟逐步提升學生的供應鏈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燕.基于企業(yè)調研的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21(4):171-173.

          [2]汪曉莉.經管類本科專業(y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20(6):86-88.

          [3]王恒.基于“易木科技”的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西部皮革,2019(9):34-35.

          [4]李巍巍,唐凱.基于建構主義教學觀的《供應鏈管理》教學改革[J].物流科技,2009(8).

          [5]朱曉敏,韓盼盼.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視角下的應用型本科供應鏈管理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儲運,2018(11):121-123.

          [6]徐興兵.BOPPPS在供應鏈管理混合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討[J].物流科技,2020(12).

          [7]王蔚.基于“參與式”教學理念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課程創(chuàng)新研究[J].大學:教學與教育,2021(5):76-79.

          第2篇

          關鍵詞:課程建設 供應鏈管理實訓課程 沙盤開發(fā) 校企成果轉化

          供應鏈管理是集信息技術、企業(yè)管理、運籌學等學科為一體的交叉學科,對于社會閱歷淺,又缺乏企業(yè)經驗的大學生具有一定難度。如何采用一種輕松、直觀的方式讓財經管理類學生具備供應鏈管理的理念,學會從供應鏈的角度思考企業(yè)的各種經營問題則成了當前高校亟待解決的難題。

          1.現狀分析與不足

          目前,大多數院校供應鏈管理實訓采用由教師演示講解相關的業(yè)務流程與原理分析,練習重心依據事后發(fā)生的原始憑證進行事后的統計與核算,最終由教師命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主要表現為兩點不足:

          1)不符合供應鏈管理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綜合要求。供應鏈管理要求各企業(yè)必須同步、協調運作,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yè)都獲利,因此信息的及時交流和共享就顯得尤為重要。供應鏈管理實訓若只能提供根據事后憑證核算環(huán)節(jié),那么無法體驗核心業(yè)務流程、科學決策的過程,則供應鏈管理思想學生根本就無法體驗,更無法累積相關的工作經驗。

          2)不符合現代教育職業(yè)教育理念。傳統知識講授的教學形式,始終將教師放在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無法調動學習熱情。命題考核或自評加他評考核評價,都體現為終結性的評價方式,重點強調學生知識的全面性,而無法凸顯出過程中學生行動上的表現。

          2.供應鏈管理實訓模型分析

          課程開發(fā)的基本思路是:通過手工沙盤和電子沙盤兩種形式來展示整個供應鏈,讓學生對供應鏈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在沙盤運營的激烈對抗中感受供應鏈上下游企業(yè)的競爭與合作,尋找供應鏈上企業(yè)共贏的平衡點,進而能夠從整條供應鏈的角度來思考企業(yè)的運營策略,在鏈上企業(yè)共生共存前提下,如何實現企業(yè)利益最大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全局觀念、協同能力、決策判斷能力、設計創(chuàng)意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業(yè)能力。

          1)實訓模型在內容上要求真實地展現了供應鏈間信息、資金、物流的和諧統一。系統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學中做、做中學”理念。為學生塑造了一個了解企業(yè)、了解供應鏈的完整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角色模擬,體驗從市場需求、銷售反饋、渠道運營、訂貨確認到研發(fā)生產,銷售發(fā)貨、物流配送、資金結算、廣告策略、產品定位、促銷選擇、銷售實現的管理應用;借助了直觀的沙盤教具,分組在公開透明的市場上進行經營競爭模擬。如下圖1所示:

          2)行動模型體驗完整的經營決策、過程控制、統計核算管理過程。每一端結合崗位實際提取典型工作流,可直觀感受供應鏈中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切身體驗供應鏈中各企業(yè)的不同崗位的角色和作業(yè)流程;在真實平臺的決策中把握供應鏈管理要點;透明信息環(huán)境中掌握供應鏈管理知識和技能。如下圖2所示:

          圖2 管理過程與“三流”傳遞關系

          采用多年連續(xù)不同經營策略,達到每個期間“重復的是過程,而不是內容”。通過項目遞進關系重構、序化,解決知識應用的逐步遞進,培養(yǎng)學生知識全面應用變通能力。

          3)教學組織模型采用“以賽以訓”組織形式。評價模型采用學生組隊分角色分崗位在虛擬環(huán)境中競賽PK的組織形式,教學教師承擔市場操控者兼任裁判、講評專家的角色,集知識性、趣味性、競爭性一體。

          4)教學評價模型采用“系統客觀評價”考核形式。采用由系統采樣數據進行決策分析,客觀評價結果的方式。

          5)采用B/S架構模式進行系統開發(fā)。為了解決數據集中管理、數據易備份與恢復、安裝維護過程簡單等問題,采用了B/S架構實現平臺開發(fā)。

          3.供應鏈管理實訓系統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

          1)創(chuàng)新供應鏈管理實訓模式,實現決策流程核算功能一體。供應鏈管理沙盤實訓系統改變傳統課程實訓模式,系統設計基于業(yè)務流程的整體方案,借用“沙盤”概念,開發(fā)獨特、直觀的沙盤教具,全仿真業(yè)務流程,并融入市場變化,結合情景模擬、角色扮演體會供應鏈經營管理過程。使學生在虛擬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里,在沙盤對抗中體驗完整的經營決策、過程控制、統計核算管理過程,感受供應鏈企業(yè)間協作與制約的關系,感悟科學的經營思路和管理理念。

          2)采用“以賽代訓”教學組織形式,實現“知識運用、素質培養(yǎng)”雙元并重。供應鏈管理沙盤實訓系統改變了傳統知識講授的教學形式,采用“以賽代訓”PK教學組織形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關系,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主動輸出與被動輸入的關系,讓學生分制造、渠道、終端角色分崗位經營,在經營活動中行動起來協作共贏,讓教師成為導演、裁判、點評專家。沙盤綜合運用了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和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一方面將抽象的管理理念和陌生的管理過程模型化、可視化,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對抗形式的教學組織有助于激勵學生盤點經營結果,反思決策成敗,梳理管理思路,從而提升了學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教學實施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思想,改變實踐教學中學生個體化單體模式,形成了全體學生同為一體,相互影響、相互激勵,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自生的實踐環(huán)境。學生經營中綜合運用供應鏈知識,實現“智商”培養(yǎng);通過團隊協作組隊參賽實現“情商”培養(yǎng);通過市場淘汰訓練抗壓、抗挫實現“逆商”培養(yǎng),彌補了傳統課程重知識弱經歷、經驗,達到知識、素質并重。充分讓學生發(fā)揮“我的地盤我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享受理智分析、科學決策、完美控制過程,體驗到知識運用的樂趣,獲取成功與失敗的經驗與教訓,增加了生活的閱歷,增長了工作的資歷。

          3)搭建供應鏈管理實訓平臺,建設理實一體教學資源。教學手段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結合,創(chuàng)新出不同的教學方法。為了設計出在一個逼真的經營競爭環(huán)境中,進行各種業(yè)務操作,體驗供應鏈上下游企業(yè)的合作和競爭,以及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用友公司與學院攜手開發(fā)此實訓平臺填補市場空白。系統配套開發(fā)的實訓教材、規(guī)則、學生手冊,以及完備操作手冊、教學點評資料形成立體化資源豐富了教學資料。

          4)改變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注重過程與成效考核。系統解決了教師命題學生答卷傳統考核方式,也摒棄了出勤、同組互評、自評相結合的主觀性過強的考核參數選取。供應鏈管理實訓考核評價依據由產品研發(fā)、資質、門店等指標反映經營成果;通過所有者權益、市場占有、資金周轉等綜合因素由系統生成客觀考核評價,既評價了過程又評價了質量。

          企業(yè)供應鏈涉及企業(yè)經營的流程與供應鏈上相關企業(yè)間的合作與博弈,通過供應鏈管理手工沙盤形象展示了企業(yè)供應鏈管理的業(yè)務流程與核心要素,利用電子沙盤簡化了企業(yè)經營過程中復雜的財務核算過程,使學生可以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于企業(yè)的經營決策。

          4.成功探索教學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校企合作途徑。

          供應鏈管理沙盤實訓教學系統(含軟件、教材、手冊、加密狗)是四川財經職業(yè)學院與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校企深度合作產物,也是教學科研成果順利轉化為商品、附加值增加的典型應用。2010年以來已順利組織全國、省市供應鏈管理電子沙盤大賽,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高等院校強大的科研能力,而薄弱的市場轉化能力,讓許多有價值的教學科研項目因“信息孤島”而被長久束之高閣。學院通過與用友公司合作共同開發(fā)系統并實現成果商業(yè)化,實現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開辟出校企合作新途徑。學院由項目合作獲取企業(yè)對學院教學、科研、管理、人才培養(yǎng)各方面的高度信任,企業(yè)后續(xù)共建專業(yè)共建、人才訂單培養(yǎng)、雙主體學院建設等工作深化了校企合作機制。

          參考文獻:

          [1]姜大源 職業(yè)教育:模式與范式辨 《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 2008年

          [2]姚孟良 用供應鏈觀點看技能實訓與課程體系的互動 《集團經濟研究》 2009年

          第3篇

          【關鍵字】供應鏈管理;產品電子代碼;實訓;方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8)13―0050―02

          一 產品電子代碼的特征

          產品電子代碼,即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編碼體系是新一代的編碼標準,它是全球統一標識系統的延伸和拓展,是全球統一標識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EPC系統的核心與關鍵。

          EPC代碼由標頭、廠商識別代碼、對象分類代碼、序列號等數據字段組成,一般為128位,可標記世界上全部的單個貨物。具有以下特性:

          科學性:結構明確,易于使用、維護。

          國際性:不以具體國家、企業(yè)為核心,編碼標準全球協商一致。

          EPC系統是一個全球的大系統,可在生產、流通、存儲、結算、跟蹤、召回等供應鏈的各環(huán)節(jié)全面應用。EPC系統的附加價格較高,目前主要適用于高價值的識別對象,如運輸包裝單元、高檔消費品等。EPC系統正在考慮通過本身技術的進步,進一步降低成本,同時通過系統的整體改進使供應鏈管理得到更好的應用,提高效益,以便抵消和降低附加價格。

          二 基于產品電子代碼的供應鏈管理方案模型

          很多不同的公司圍繞某種產品通過供應鏈進行合作,該鏈包括零部件供應商、物流服務提供商、產品制造商、銷售商和售后服務提供商。對供應鏈的效率來說,供應鏈上每一點關于存貨的確切信息都是需要的。

          如圖1所示,零部件供應商提供用于產品裝配的原材料,零件和組件。物流服務提供商提供貫通整個供應鏈的運輸及倉庫等多種服務。產品制造商專注于制造消費者將會購買的產品上。經銷商負責銷售產品,售后服務提供商提供維護和修理等售后服務,所有這些參與者組成了產品價值鏈。

          EPC系統在以協同的方式工作時,基于EPC標準的供應鏈中的數據被共享,能充分地體現出它的效率。在這個方案中零部件供應商為每一個生產出來的零部件添加一個RFID標簽,并寫入帶有零部件標識的EPC編碼。產品制造商也會為每一個產品添加一個帶有產品EPC編碼的RFID標簽。每一個供應鏈下游的收貨方只需簡單的用自動識別解讀器解讀EPC,然后和發(fā)貨通知單中的EPC對照檢查。EPC系統在全球互聯網的基礎上,通過對象名稱解析服務(ONS)和EPC信息服務(EPC IS)來實現全球“實物互聯”。對象名稱解析服務(ONS)是一個自動的網絡服務系統,類似于域名解析服務(DNS),ONS給EPC中間件指明了存儲產品相關信息的服務器。EPC IS提供了一個模塊化、可擴展的數據和服務的接口,使得EPC的相關數據可以在企業(yè)內部或者企業(yè)之間共享。供應鏈各方通過EPC系統將在存貨管理,偷竊事件的控制,商標鑒定,生產和再循環(huán)的提速等方面產生益處。

          三 基于產品電子代碼的供應鏈管理軟件方案設計

          圖3所示是一個細化的用例圖,它展示了供應鏈各方的相關活動,其中涉及到使用EPC應用的用例用深顏色顯示。

          四 基于產品電子代碼的供應鏈管理實訓方案

          1 實訓室布局設計

          整個供應鏈管理實訓室主要由四個區(qū)域構成,每個區(qū)域的出入口處都需要安裝支持EPC讀寫的射頻天線和射頻電子標簽讀寫器。

          (1) 零部件供應商、制造商區(qū)域

          在該區(qū)域給零部件裝貼支持EPC的射頻電子標簽。同時也可在此區(qū)域模擬制造商,進行產品組裝以及電子標簽的裝貼。區(qū)域的出廠處配有支持EPC讀寫的計算機終端,用于接受訂貨,完成電子標簽中EPC碼的填寫以及掃描出廠信息,與物流服務區(qū)域之間通過平板貨車運輸產品。

          (2) 物流服務區(qū)域

          含立體倉庫貨架,配有平板貨車,用于貨物的出入庫;出入庫終端計算機,用于在出入庫的時候讀取相關標簽數據,并用于數據處理。

          (3) 經銷商區(qū)域

          配有賣場終端計算機,用于在貨物進出賣場時讀取相關標簽數據,也可在實訓中模擬買家通過網絡進行購買的行為。

          (4) 物聯網、服務器區(qū)域

          主要是后臺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文件服務器以及一些網絡服務器設備等,用于支持整個實訓過程中軟件功能的實現。

          2 實訓過程安排

          實訓開始前,由教師進行角色分配,5-8人一組,輪流擔當客戶、供貨商(供應商、制造商)、物流服務商、經銷商等角色。每個角色擁有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以及相關權限。實訓的內容有:銷售訂單處理,采購訂單處理,產品貼標簽,寫EPC,讀標簽(接貨、入庫、出庫),物流線路運力裝車安排等。由于供應商、物流服務商都可設置多個,因此供應鏈下游廠商可對上游廠商和物流服務進行比較選擇,可組合出幾十種運行方案。每個學生輪流擔當不同的角色,最后給出實訓報告,并根據實訓中產生的數據給出數據分析和相關報表。

          五 結語

          本供應鏈管理實訓方案可以讓學生親身體會EPC/RFID的技術先進性和供應鏈管理的整體過程。實訓安排的綜合性、設計性比較強。還可鼓勵學生根據具體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可進行方案的對比和評價。依據此方案進行的實訓中,學生普遍表現出較大的參與興趣。

          參考文獻

          [1] 胡險峰.RFID在協同供應鏈中的應用[J].物流技術與應用,2004,(10):67-69.

          [2] 王曉華,易久,紀玉超.EPC技術及其在物流倉儲管理中的應用初探[J].商場現代化,2006,(19):140-141.

          [3] 余雷.基于RFID電子標簽的物聯網物流管理系統[J].微計算機信息,2006,(2):240-243.

          [4] 蘇艷,董琳媛.EPC技術及其在零售業(yè)中的應用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19):16-17.

          [5] 謝勇,王紅衛(wèi).基于物聯網的自動入庫管理系統及其應用研究[J].物流技術,2007,(4):95-98.

          第4篇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供應鏈管理;實訓化教學模式;體驗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3-0174-02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yè)單靠一己之力已經很難生存發(fā)展下去,競爭也由企業(yè)與企業(yè)的競爭轉變?yōu)楣溑c供應鏈的競爭,從而供應鏈管理受到企業(yè)的廣泛關注,如何打造并有效管理供應鏈以實現企業(yè)的經營目標成為企業(yè)管理的重點。在本科院校的經管類專業(yè)開設供應鏈管理的相關課程對培養(yǎng)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常規(guī)課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應當進行實訓化的教學改革。

          一、供應鏈管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不同于高職院校重視技能技法的培養(yǎng)、研究生教育重視的理論創(chuàng)新,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培養(yǎng)的重點在于理論的理解學習與應用。對于缺乏實踐經驗的本科生而言,供應鏈管理的理論比較難理解,不知道知識理論的應用場景,從而在學習中經常迷茫困惑,而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在授課中也了解到,經管類學生普遍對理論課興趣較低,碰到定量的問題沒有頭緒解決不了,眼高手低;學生課程多、個人事情多,很難在課堂外去自學自練??荚囍芘蚜?、考試完就把知識全部扔回給老師是常見現象。另據從事相關工作的畢業(yè)生的反饋,工作中遇到類似問題需要自己現學現練,課堂上的理論有印象,但是上不了手。

          在實踐中,很多老師也都在根據課程特點進行相應調整,比如案例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一定程度上會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果,不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并沒有得到訓練。實際上,在供應鏈管理課程不僅有競合博弈等理論,更有工具和方法,如銷計劃安排、供應鏈網絡設計優(yōu)化、庫存協調優(yōu)化、運輸管理優(yōu)化等。這些管理工具和方法,既能解決大量實際問題,也能對學生思維方法的系統性鍛煉和培養(yǎng),對于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yǎng)是真材實料。

          二、應用型本科供應鏈管理課程實訓化教學模式

          鑒于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特征,結合供應鏈管理課程的特點以及數年來供應鏈管理教學的實踐,筆者對應用型本科供應鏈管理課程實訓化教學的模式進行了探討:對工具和方法進行訓練與實踐、對理論展開體驗式的學習和討論。

          (一)對工具和方法進行訓練與實踐

          在解決供應鏈問題時,一定要掌握決策的工具和方法,才能落到實處、不眼高手低,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改變學生在填鴨式課堂上的被動狀態(tài),更為了授之以漁,且讓這個“漁”能用可用,而不是蜻蜓點水、過眼云煙,可將原本在理論課堂上講授的幾個知識點轉換教學形式和教學環(huán)境。

          針對供應鏈管理中的銷計劃安排、供應鏈網絡設計優(yōu)化、庫存協調優(yōu)化、運輸管理優(yōu)化等問題,作者摸索出了一套較成熟的教授方法。這幾個問題有個共同的特征是復雜度較高,需要考慮和平衡的因素多,要找出最優(yōu)方案靠手動計算非常復雜。那就需要依靠計算機和數學模型了。以供應鏈網絡設計優(yōu)化和產銷計劃為例,二者皆儆詰湫偷南咝怨婊問題,并且在最常用的Excel軟件中有個求解線性規(guī)劃的工具:規(guī)劃求解。圍繞知識點,作者設計了幾節(jié)實驗課,將這幾個知識點的內容放到實驗室來邊講邊練,嚴格要求學生必須在課堂結束時提交,并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加深理解、達到應用的目的。并通過課后練習強化訓練效果。在課后練習布置時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小組人數控制在6人以內,每個小組布置不同的作業(yè)題目。課下完成作業(yè)過程中學生會有大量的問題,所以需要額外花費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

          實訓課設計設定了三個層次的目標,分別為基本目標、中層目標和高層目標。學生提交的實訓感悟(布置該作業(yè)時未對字數和內容作任何要求)統計如下。

          1.基本目標的實現情況

          93%的學生能描述實訓內容

          20%的學生準確復述出課程具體安排

          50%的學生明確表示對相應知識點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50%的學生明確表示體會到了excel解決問題的方便快捷和掌握excel的重要性

          2.中層目標的實現情況

          30%的學生明確表示對于供應鏈整體最優(yōu)的思想有了更形象具體的理解

          5%的學生明確表示了對供應鏈這門課程產生了好感

          3.高層目標的實現情況

          20%的學生明確表示發(fā)現了自己的缺點,如不會合理安排時間、有拖延癥,動手能力差,不夠細心

          2%的學生明確表示實訓加課程內容影響了他的思維方式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到,實訓課的授課效果非常不錯,不少學生在感受中表達了希望多上實訓課的愿望,甚至有學生覺得這個課程影響了他的思維方式,達到了教育的最高層次。

          從普及性和實用性的角度出發(fā),利用Office軟件、尤其是Excel來解決供應鏈問題是最優(yōu)選擇,不僅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培養(yǎng)學生利用工具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思維的訓練。當然這種課程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課堂設計好,資料準備好才能取得好的課堂效果。

          (二)對理論展開體驗式的學習和討論

          全日制大學生缺乏實踐導致學習困難的情況在供應鏈管理課程上的表現尤為突出,因此在講授理論時如何能讓學生有代入感、有體驗就特別重要了。

          供應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就是牛鞭效應,這個知識點牽出有一系列的方法和理論,是一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講授起來也比較乏味。

          著名的啤酒游戲被眾多供應鏈管理的老師用來在課堂上模擬加強學生體驗。啤酒游戲讓學生對于供應鏈的運行有直觀的感受,熟悉供求滿足的總體流程,體驗作為一個自負盈虧的經營者的決策過程,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暴露出來。玩好啤酒游戲需要事先做充足的準備,考慮好游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啤酒游戲是一個很耗費腦力和體力的教學過程。

          玩了啤酒游戲后要盡快搜集各條供應鏈的游戲數據,作者通常是事先設計好excel圖表發(fā)給學生,讓他們把幾個關鍵數據輸進去,便可生產數據圖表。再把各條供應鏈的數據匯總起來,并進行數據的對比。玩好游戲很重要,用好游戲數據才是關鍵。在教學中,主要進行了以下四個方面數據的匯總:

          1.游戲數據錄入表格,將游戲過程的幾組數據錄入進去,產生數據曲線圖;

          2.游戲數據曲線圖,游戲數據的圖示化,呈現出牛鞭效應,加深感性認識;

          3.各條供應鏈分角色總結 將其在游戲中的體驗、感悟記錄下來,找準討論主題;

          4.所有供應鏈成本匯總。按行業(yè)排序、按整條供應鏈成本排序,找出典型企業(yè)。

          完成游戲及數據匯總后,教師便可將課堂交給學生,自己作為一個主持人的角色。首先找出成本較高的小組和較低的小組分別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再引導學生討論總結牛鞭效應的定義,以及牛鞭效應的危害和造成牛鞭效應的原因。討論進行一段時間后,再引導學生拋開游戲本身,探討牛鞭效應的成因以及有哪些可以消除和避免的策略方法。為了讓討論有成果,可以在學生討論時在黑板上記錄學生的討論結果,逐一引導分析?;疽?jié)課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個環(huán)節(jié),雖然耗時較長,但是效果非常好,課本上涉及的內容全部以熱烈的討論形式完成,并且也非常有助于理解后續(xù)知識點,如周轉庫存、安全庫存、批量折扣和總量折扣、循環(huán)取貨、運輸優(yōu)化、供應商管理等,而為降低牛鞭效應的供應鏈管理方法如CPFR、CPR、VMI等更是迎刃而解。所以筆者非常重視游戲的設計和游戲之后討論課的引導設計。

          將晦澀的理論轉變成玩游戲的體驗課,并利用學生的游戲體驗進行知識點討論式學習,對學生來說印象深刻、受益匪淺,教師便可輕松提升教學效果,化難為易,實乃雙贏之策。

          三、結論

          供應鏈管理的授課壓力越來越大,教師費盡腦筋、挖空心思去填鴨式的教育已經很難得到好的授課效果,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去掌握工具、方法、體驗、思辨、討論企業(yè)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對師生雙方來說是雙贏的局面。

          [參 考 文 獻]

          [1]范榮華.“四讓”教學法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課程實訓化中的應用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122-124

          第5篇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2)41-0119-02

          1 引 言

          供應鏈是現代企業(yè)管理中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匯,現代企業(yè)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管理已經從企業(yè)的內部延伸到企業(yè)的外部,覆蓋面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最終客戶,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社會生產、物資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發(fā)生一場深刻的革命。因此在物流管理專業(yè)的教學中,供應鏈管理是一門核心課程。課程不僅包括供應鏈系統的構建和優(yōu)化,還涵蓋倉儲管理、 生產計劃管理、 營銷管理、物流和采購管理等大量內容。這些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少,學習時往往比較抽象難懂,學習難度大。

          2 供應鏈管理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yè)目錄》中明確指出,供應鏈管理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不僅包括供應鏈系統的構建和優(yōu)化,還涵蓋庫存管理、生產計劃管理、營銷管理、物流管理、采購管理、信息系統管理等內容。

          供應鏈管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綜合性學科,課程對于學生的職業(yè)素質養(yǎng)成及基于供應鏈的現代物流經營與管理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目前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 1 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

          傳統課堂教學中,一般都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講授多、討論少。而供應鏈管理課程是一門知識面寬、實用性很強、實踐性強的交叉學科,傳統課堂教學方法很難適應。目前一部分高校由于課時限制,教師講課時往往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缺乏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方式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些高校雖然設置了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但該環(huán)節(jié)在整個課時安排中所占比重卻相對偏少,而且所安排的實踐課都從屬于理論課,基本上屬于驗證性實驗課。

          3. 2 教材陳舊,缺乏連貫性

          目前高校在供應鏈管理課程中所使用的大多數教材,往往內容比較陳舊、缺乏連貫性。一方面,由于知識點之間缺乏連貫性,學生學習過程中知識松散,難以把握興趣點,影響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供應鏈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巧,每天都在不斷發(fā)展和更新,教材中的知識更新速度較慢,教學內容往往落后于實際發(fā)展情況,不能及時地體現出供應鏈管理的最新動態(tài),缺乏與現代供應鏈管理和物流業(yè)發(fā)展的同步。

          3. 3 教學案例過于簡單

          大多數供應鏈管理教材中的案例過于簡單,基本上只有文字介紹。很多案例僅僅局限于世界500 強的成功案例,分析過程局限于表面,缺乏對案例背景資料、發(fā)展過程及因果關系的深入探討,缺乏失敗案例以及國內供應鏈管理案例。雖然學生通過閱讀能看懂,但不能進一步的深入理解。

          3. 4 實踐教學難以開展

          供應鏈管理所涉及的管理原理和方法是對前人工作的總結和歸納,并用一定的經濟學理論來進行解釋。策略和模型等抽象性知識偏多,其內容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抽象性,無法在課堂上用實驗來驗證,學生也不可能為一門課程的學習在企業(yè)長時間進行實習,因此實踐性學習較差。

          3. 5 課程考核方法單一

          課程的考試常常沿用傳統方式,采用期末閉卷考試,有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簡答題和案例題等,考核學生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這種方式難以有效地對能力進行考核,不僅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的全貌,而且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程教學效果。

          4 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的改進

          4. 1 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

          在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中,應該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梢允褂玫慕虒W方法有:案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觀看影像資料法以及企業(yè)實訓法等。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課前收集和精選供應鏈案例,案例資料應該完整、貼近實際,然后將案例交予學生思考和討論,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企業(yè)實際問題;游戲教學法,則要求教師通過設計一系列的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游戲,引導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進行體驗。例如:反映“牛鞭效應”的“啤酒游戲”,讓學生扮演供應鏈中的供應商、制造商、批發(fā)商、零售商、物流公司和最終客戶等角色,來熟悉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企業(yè)實訓法,是組織學生到企業(yè)進行現場學習或調研,讓學生加深對各種理論知識的理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拓展學生視野。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提高學習效率。

          4. 2 轉變觀念,明確教學目標

          要明確供應鏈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得學生掌握供應鏈的構建方法,選擇合理的供應鏈合作伙伴,掌握供應鏈管理環(huán)境下企業(yè)生產與營銷技能,幫助企業(yè)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而不是空泛的紙上談兵。因此為了解決教材和實踐的脫節(ji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補充與學習各類供應鏈管理的前沿知識及最新動態(tài),掌握最新的理念,做到與時俱進。

          4. 3 提高教師素質

          師資水平的高低會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師對現代企業(yè)和供應鏈管理的實際運作方式了解較少,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因此必須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多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提高教師素質。

          走出去,是指可以讓一些優(yōu)秀的教師到國內外物流專業(yè)辦得成功的院校進行學習和觀摩,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同時學校要多支持和鼓勵教師到企業(yè)進行掛職鍛煉,通過實際參與企業(yè)的經營活動來提高實踐教學能力,還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支持專業(yè)教師進行現場調研活動和參加各種物流培訓等物流實踐活動。請進來,是指學??梢愿髽I(yè)合作,聘請企業(yè)有經驗的生產第一線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或實踐指導教師,負責課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現場實習與實訓教學。這些企業(yè)人員擁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可以很好的指導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問題,培養(yǎng)學生熟練的動手能力。學校專職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傳、幫、帶”的方式,從企業(yè)兼職教師那里學到許多實踐技能,使得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4. 4 精選課程內容

          “供應鏈管理”課程內容涉及面非常廣泛,一定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選。教學內容要體現出現代企業(yè)對專門人才的需要,要密切結合現實變化和國內外供應鏈管理領域的新知識。從對我國高校“供應鏈管理”課程內容的分析來看,精選后的課程內容一般可以包括供應鏈管理概述、供應鏈構建、供應鏈業(yè)務外包、供應鏈合作伙伴、供應鏈采購管理、供應鏈物流管理、供應鏈生產計劃與控制、供應鏈庫存管理、供應鏈信息管理、供應鏈業(yè)務流程重組、供應鏈管理方法和供應鏈績效管理等12 部分內容。這些內容基本涵蓋了供應鏈管理的理論知識。

          對于不同章節(jié)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合理安排順序。目前絕大部分供應鏈管理教材的章節(jié)都是按供應商、制造商、銷售商的工作流程進行安排的。這種章節(jié)的編排方式,對于系統地學習和研究供應鏈管理是有必要的。但是目前很多管理專業(yè)開設的課程存在著一定的重復性,例如:物流管理專業(yè)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供應鏈管理課程之前,基本已經學習了物流管理、庫存管理等內容。再重復講解這些內容,會讓學生感到厭煩,產生厭學情緒,從而使教學效果不理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專業(yè)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和章節(jié)進行必要的變更,突出教學重點,構建教學主線。例如:在實際教學中,針對物流管理專業(yè)的學生,我們可以按照:供應鏈管理概述供應鏈設計合作伙伴關系的選擇供應鏈系統運作流程分析供應鏈管理主要技術介紹(MRPII、ERP、JIT 、CRM 、DM、QR等)供應鏈績效分析的順序來安排教學章節(jié),避免知識的重復性,使各章節(jié)具有了一定的承接性和關聯性。

          4. 5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必須要糾正觀念,認識到在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中,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新時期高素質人才的一個重要評價標準就是其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則能夠迅速適應崗位要求,并且將理論知識應用于指導實踐活動,這也是應用型人才所應當具備的素質。為了使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將所學知識與工作實際結合起來,這就要求學校提供適應于應用型人才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為供應鏈管理課程建立相關的實訓基地。學??梢酝ㄟ^與校外超市、物流企業(yè)、生產制造企業(yè)簽訂學生實訓協議,通過校企之間的有效溝通,幫助學生進行課程實踐。

          4. 6 改革課程考核方法

          采用多種方式來考核教學效果,檢查學生能力。課程考核不應該僅僅是一張試卷,而應注重對學生職業(yè)能力的考核。應該改革傳統的以筆試形式考核學生成績的方式,注重職業(yè)能力的考核。例如:可以通過平時的小組作業(yè)、案例講演、課堂討論等情況來考核學生,將平時的上課、作業(yè)參與度情況納入考核內容。還可以根據學生平時完成實訓報告的情況,把理論考試和實訓技能考核相結合。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只是單純地死記硬背理論知識,而會更加注重對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

          5 結 論

          第6篇

          Abstract: Lean manage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optimizing global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an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performance. Supply chain is an advanced form of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face shortage of talent, hard training, can not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of the market environment, the paper proposes the introduction of lean management philosophy, a clea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goals, to in addition to training in the process of "no value added " aspect of the teaching models and curriculum system for recycling, improving tale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apacity.

          關鍵詞: 精益管理;供應鏈管理;職業(yè)能力;崗位職責

          Key words: lean management;supply chain management;professional competence;responsibility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8-0178-02

          0 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劇,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企業(yè)普遍開始對內進行供應鏈優(yōu)化,對外實施上下游供應鏈整合。復合型的知識結構,應用型的技能水平及國際化的專業(yè)視野、理念是供應鏈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職業(yè)能力強的供應鏈管理人才的缺乏日漸成為企業(yè)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約束。由此也對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提出嚴俊的挑戰(zhàn)。傳統僵化的教育模式在科技創(chuàng)新,經濟轉型的背景下,隨著新技術的大量應用,同樣面臨轉型升級的需求。

          長期用于制造業(yè)運營優(yōu)化的精益(lean)管理是一套系統的業(yè)務改進方法,理念來源于美國的IE(Industry Engineering工業(yè)工程),豐田精益的構建與實踐者大野耐一根據日本的具體特點:資源匱乏與市場容量小,將一門純粹的“邊緣技術”演變成一個系統完整,邏輯清晰的制造系統模型-精益生產,其核心是“消除浪費和無效”。實現“更好的質量,更快的響應速度,更大的柔性,更高的客戶價值”,達到擴大市場份額,最大化企業(yè)盈余的目標。職業(yè)教育中引入精益理念,對教育成本的優(yōu)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1 精益理念的供應鏈管理人才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體系的內涵

          精益理念的起點是研究并定位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用科學的系統方法或工具如:Kano分析、魚骨圖、流程圖分析、價值流分析等,識別并去除生產或服務過程中的無增值流程,精益求精,建立高效的流程體系,提供“達到并超越客戶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對于企業(yè)需求的具有較強職業(yè)能力的供應鏈管理人才培養(yǎng),同樣首先定位供應鏈管理專業(yè)的“職業(yè)能力”。職業(yè)能力是指職業(yè)所需的專業(yè)能力如ERP應用、物料計劃編制、供應商管理能力等;和非專業(yè)能力如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是人才當前就業(yè)和終身發(fā)展所需的能力。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漸進性、可塑性、及非均衡性,其界定標準以需求市場的企業(yè)要求為依據。精益的供應鏈管理人才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體系是在確定目標職業(yè)能力的前提下,尋找最佳途徑,對傳統的培養(yǎng)方式進行“瘦身”,建立最優(yōu)化的課程體系及人才培養(yǎng)體系,培養(yǎng)出企業(yè)要求的高端供應鏈管理人才。

          2 精益理念的供應鏈管理人才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體系的實證研究

          2.1 精益課程體系建立 由于蘇州區(qū)域經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蘇州人才需求為例說明供應鏈管理職業(yè)能力的定位及相應的課程體系。

          調查以“蘇州人才網”“蘇州工業(yè)園區(qū)人力資源網”檢索關鍵詞“貿易/物流/采購/運輸/供應鏈”工作地點:蘇州;搜索時間2010.1-2010.12;涉及供應鏈管理崗位有:計劃員(主)生產計劃員/物料計劃員/物控)、采購員/采購工程師、進出口專員、關務、關務助理、倉管員、倉庫助理、倉庫主管、供應鏈整合專員,同時對比蘇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2010.8對蘇州51家企業(yè),2個大型人力資源公司及物流協會的實地走訪,將供應鏈管理專業(yè)面向的基層崗位群歸納總結成四類,計劃員、采購員、倉管員、關務,以其中2個崗位群:計劃員、采購員為例,企業(yè)要求如表1。

          以上的崗位描述表明目標市場對供應鏈管理人才職業(yè)能力的要求水平。運用精益理念的目標定位方法中的Kano分析、流程圖分析等工具,對任職要求和崗位職責進行細分,得出職業(yè)能力。通常任職要求對應人才的非專業(yè)能力考核如:英文溝通、計算機信息處理、忍耐力等,由企業(yè)的人事部門進行審查;崗位職責對應人才的專業(yè)能力要求,由企業(yè)用人部門如供應鏈部門或物流部門進行專業(yè)測試,決定人才的錄用。以上述崗位群中的第一個職責為例分析如下表2。

          根據職業(yè)能力細化找出對應的典型工作項目,運用教學規(guī)律把工作項目改造成教學項目。例如針對以上計劃員的第一條崗位職責,開設ERP實訓課程(MRP計劃編制項目等),教學項目圍繞職業(yè)能力細化后的三個要求而設定,由此ERP實訓課程基本能涵蓋計劃員的第一個崗位職責。以此類推,可以得到每個崗位群對應的課程系列,四個崗位群的課程系列合在一起整合優(yōu)化后就形成供應鏈管理專業(yè)的精益課程體系,實現對原來課程體系的“瘦身”及與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無縫對接。精益課程體系通過教學項目實施,完成知識學習、能力訓練和素能提升,其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各自承擔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模塊。

          2.2 精益課程體系的創(chuàng)新價值

          2.2.1 課程內容的即時性 目標市場的需求隨著企業(yè)的不同時期,不同環(huán)境會有變化,以上的崗位職責亦會有相應的調整。依據精益理念的職業(yè)能力細化的具體項目,其特征是即時性。精益的課程體系須以實踐性強、更新快為原則,分層次、遞進式地安排基礎課程、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核心課程、實訓課程等。脫離實際,多年不變的課程體系只能造成資源浪費。

          對于基礎課程,通常偏重于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按以上任職要求分析,供應鏈管理專業(yè)應加大英語應用型課程和計算機應用型課程的開設;溝通技巧,商務談判,團隊合作等這些目標市場要求的素能在基礎選修課程中要得到充分的訓練。對于專業(yè)課程,注重供應鏈管理的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如ERP實訓、采購與庫存管理、進出口實務等,加大實踐型或研討型的課程比例,形成學生在實踐中善于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職業(yè)能力。

          2.2.2 課程體系的靈活性 供應鏈管理的不同崗位群其任職要求和崗位職責之間有較大的差異,其對應的專業(yè)課程特點明顯,如計劃崗位群,通常要求對數字敏感度高、信息處理能力強等素能;采購崗位群則要求談判能力突出、溝通協調能力強等特質。建立精益“課程超市”體系,加大選修課程的開設,一方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拓寬專業(yè)視野。另一方面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課程系列,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找到適合自特質的供應鏈管理課程。

          由于不同行業(yè)供應鏈管理的方法、技術有差異,精益“課程超市”體系還應加大前沿性專題講座課程,使學生獲得最新的信息,引領學生分析研究不同行業(yè)的要求,對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職業(yè)發(fā)展都有深遠的意義。

          3 精益理念的供應鏈管理人才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

          精益人才培養(yǎng)方案要及時區(qū)別澄清企業(yè)的真實的職業(yè)能力需求,建立高效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去除其中的“無增值”環(huán)節(jié),與時俱進,實現與企業(yè)的四個對接。

          3.1 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調整對接企業(yè)供應鏈管理崗位群 隨著產業(yè)結構的調整,企業(yè)的經營方式、管理模式可能都會發(fā)生變化。企業(yè)供應鏈管理崗位群及其職責要求也會有相應的變化,根據崗位群的核心職業(yè)能力要求,及時將行業(yè)內用到的先進的管理方法,技術要求如供應鏈Shingo風險防范與控制、高級排產(APS)等融入到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和調整過程中,突出對學生職業(yè)素質、專業(yè)技能、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方法著眼于開展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探究式學習(Inquiry-Based Learning)和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Based Learning)等3種實踐性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方式。

          3.2 師資隊伍建設對接企業(yè)供應鏈管理的基層技術管理人員供應鏈管理的職業(yè)能力將直接決定企業(yè)的采購成本、庫存成本、進出口運輸成本,計劃排產職能也直接影響到企業(yè)的生產效率,即所謂的人工成本,這些成本都對企業(yè)的盈虧(P&L)起到關鍵的作用。由此企業(yè)對供應鏈管理人才的提出較高要求,教師下企業(yè)頂崗實習的難度也變大。蘇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對專業(yè)教師提出“一師一企”實踐制度要求,即每個專業(yè)教師綁定一家專業(yè)相關企業(yè),定期座談匯報,從日常交流中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同時高年級學生實行“雙導師”制。引進企業(yè)基層技術管理人員,建立兼職師資庫,對聘用的兼職教師,配備一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一對一幫帶,組織兼職教師參加學院教學業(yè)務培訓班,提升其教學能力。通過幫帶、培訓,使之獲得學院頒發(fā)的“兼職教師教學資格證書”,都是提升師資素質的途徑。

          3.3 實訓基地的建設對接供應鏈管理的現場工作環(huán)境 實訓基地建設圍繞課程體系及對應的崗位能力進行。精益的實訓室細化各種供應鏈管理的職業(yè)能力,一方面將完全按“企中校”即完全模擬“供應鏈企業(yè)”的運營及各個崗位職責的劃分,對報關、倉儲等方向學生分角色進行培養(yǎng),另一方面,按“校中企”方式,模擬制造業(yè)的“物流/供應鏈部門”運營的各項工作任務,對采購、計劃等崗位群的核心職業(yè)能力進行集中培訓。實訓教師為有企業(yè)工作經驗的專職或企業(yè)兼職教師作為實訓指導教師,教學內容圍繞上例職業(yè)能力細化后的具體工作任務來進行項目化課程設計。對接企業(yè)的現場工作環(huán)境,真正達到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工作的實踐性教學目的,最大化實訓基地的績效,讓學生在校內成為具有供應鏈管理“工作經驗”的“準員工”。

          3.4 專業(yè)文化的建設對接企業(yè)現場管理文化 能否盡快融入企業(yè)文化是供應鏈管理人才職業(yè)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企業(yè)的現場管理文化包括管理文化、現場文化、制度文化等。對接企業(yè)的管理文化,就是養(yǎng)成學生嚴格的守時、嚴謹、細致、認真、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對接企業(yè)的現場文化,就是廣泛開展6S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服務意識和工作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等;對接企業(yè)的制度文化,就是嚴格執(zhí)行企業(yè)運營中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嚴格要求按照企業(yè)的作業(yè)流程進行操作,如供應商評估流程、盤點流程等。此外,供應鏈管理的國際化特征明顯,供應鏈管理人才要求能適應復雜,緊密及快速的全球運作形式,了解并融入其他文化,進行跨國跨民族的交流,有效地在多國團隊多元文化的企業(yè)環(huán)境中工作。

          參考文獻:

          [1]李中華,姚和芳.打造職教集團平臺 力促院校內涵發(fā)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1,(5).

          [2]王桂敏,王大超.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多維路徑:基于課堂平臺視角[J].現代教育管理,2011,(2).

          [3]森尼爾?喬普瑞,彼得?梅因德爾.供應鏈管理-戰(zhàn)略,規(guī)劃與運營[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02.

          [4]林進輝,鄂曉.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重在理念與機制[J].人民教育,2010,(21).

          第7篇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SCM沙盤;管理教學研究;沙盤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2)49-0133-02

          1引言

          經濟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案例分析和課程設計實踐教學,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對于抽象性的管理理論,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無法獲得切身的實踐體會。SCM沙盤(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簡稱,即供應鏈管理沙盤)的誕生,使上課學生切身感受了系統管理過程,體驗了實際崗位的角色和職能,有效地掌握了供應鏈管理理論的實踐運用和科學管理理念,實現了實踐中求得真知的目的。

          2SCM(供應鏈管理)沙盤簡介

          SCM理論是當代管理科學發(fā)展的最新成果。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企業(yè)競爭的加劇和虛擬企業(yè)的出現,傳統管理理論已經不能有效地幫助企業(yè)獲得競爭優(yōu)勢,于是研究全過程系統化的SCM理論于20世紀80年代誕生了。所謂供應鏈管理是指在滿足一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條件下,為了使整個供應鏈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把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來進行的產品制造、轉運、分銷及銷售的管理方法。SCM是研究現代流通方式的創(chuàng)新,是管理理念的革命。SCM沙盤通過手工操作和計算機模擬相結合的方式,將整條供應鏈整體戰(zhàn)略、原材料采購、產品研發(fā)、生產、市場、銷售、物流、庫存、團隊協作等多個方面置于游戲之中,讓學生在分析市場,制定戰(zhàn)略,組織生產,整體協作等一系列活動中,認識到渠道上下游對于企業(yè)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供應鏈管理思想,掌握橫向一體化、核心競爭力、虛擬企業(yè)、服務外包、供應商管理庫存等理論觀點和方法,提升學生供應鏈管理能力。

          3SCM沙盤教學主要內容

          3.1SCM沙盤組織設計

          該沙盤主要介紹供應鏈以及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加強供應鏈管理對于企業(yè)經營的重要性;介紹供應鏈狀況;組建團隊并分配角色。使學員了解供應鏈,并完成團隊組建。

          3.2SCM沙盤模擬企業(yè)運營規(guī)則

          明確角色定位和職責分工;掌握企業(yè)初始狀態(tài);熟悉競爭的籌資策略、投資規(guī)劃、生產管理、營銷管理的相關規(guī)則。

          3.3SCM沙盤世界盤面初始化

          恢復供應鏈的初始狀態(tài),讓學員在恢復供應鏈初始狀態(tài)的過程中,更加熟悉沙盤的運營規(guī)則。

          3.4SCM沙盤企業(yè)引導季度經營

          在講師的引導下,完成供應鏈引導季度的經營過程。通過引導季度的練習,使學員更加熟悉沙盤的運營流程、經營規(guī)則。

          3.5SCM經營年度學習要點

          (1)第一年經營與知識點評(感性認知階段)。介紹沙盤企業(yè)中整體供應鏈的流程理論、各供應鏈環(huán)節(jié)企業(yè)的職能、供應鏈的動態(tài)系統、提升業(yè)績應關注的點以及市場預測的重要性、規(guī)劃的重要性。目的是使學員充分了解供應鏈的整體流程,明確各節(jié)點企業(yè)的職能,掌握提升業(yè)績的途徑,理解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市場預測在企業(yè)經營決策中的重要性。

          (2)SCM沙盤第二年經營與知識點評(理性認識階段)。主要介紹供應鏈失調的原因及危害、如何進行供應鏈的協調與管理、如何進行供應鏈規(guī)劃。目的是使學員具有從供應鏈最優(yōu)的角度做決策,經營企業(yè)的意識,掌握供應鏈協調的基本方法。

          (3)SCM沙盤第三年經營與知識點評(科學管理階段)。主要介紹市場開拓戰(zhàn)略、產品組合策略、快速反應的供應鏈管理策略、庫存管理與控制方法。目的是使學員充分掌握企業(yè)市場開拓戰(zhàn)略方法,學會運用波士頓矩陣工具進行產品組合決策;了解快速反應的供應鏈管理思想,在掌握安全庫存、經濟訂貨批量和供應商管理庫存等方法的基礎上,實現科學的庫存管理與控制,最終實現供應鏈管理的有效性。

          (4)SCM沙盤第四年經營與知識點評(信息管理階段)。主要介紹常見的信息技術、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以及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如何在實踐中應用。目的是使學員了解供應鏈中常見的信息技術,熟識常用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了解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的實踐。

          4SCM沙盤教學優(yōu)勢

          4.1實施彈性教育,簡化業(yè)務流程

          SCM沙盤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教育的彈性、靈活性和多元化,注重對學生學習潛能開發(fā)和客觀環(huán)境變化應對能力培養(yǎng)。沙盤引入實際流通模型,簡化操作流程,只要求對管理過程進行全局規(guī)律性把握,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以就業(yè)為導向的互動式教學方法便于學生更好掌握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4.2運用游戲寓教于樂,改變知識傳授方法

          SCM沙盤教學不僅是掌握專業(yè)技能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游戲。在這個游戲中任務分工明確,操作生動形象,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重點的單向知識填鴨模式。沙盤模擬以競賽的形式,教師與學生展開雙向互動,扮演不同角色。不同團隊間爭鋒博弈研究制勝方案,團隊內部緊密團結,激烈討論,尋求最優(yōu)方案。在競爭中通過實際操作鞏固專業(yè)知識,在游戲中將繁雜的表單數據體現在沙盤這一實體中,將資金和資源的流向直觀地反映在沙盤上;完整生動的視覺感受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4.3實施團隊合作,體驗實戰(zhàn)過程

          SCM沙盤模擬是一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要想獲得好的模擬效果,必須提高團隊意識,實施團隊合作;通過沙盤盤面、幣子、卡片反映工程進展情況,在動手操作中化抽象為具體,體驗供應鏈管理實戰(zhàn)全過程。

          5SCM沙盤模擬教學的改進

          5.1SCM沙盤模擬存在的不足

          通過總結部分高校供應鏈管理沙盤教學的情況,高校供應鏈沙盤教學存在以下問題或不足。

          (1)沙盤模擬的可變環(huán)境因素較少。SCM沙盤模擬雖然接近現實過程,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生動性,但不可能完全模擬現實情況。沙盤模擬忽略了部分風險因素和突變因素,因此學員在模擬學習的基礎上,應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不斷充實自己。

          (2)學生容易違反游戲規(guī)則,模擬結果失真。SCM沙盤模擬擁有特定的一套游戲規(guī)則,但一旦進入操作過程,學生會遇到一些因操作失誤而造成的不利,難免會出現違反周期和違反約束關系的情況,導致模擬結果失真。因此學員應秉承誠實守信原則,遵守沙盤規(guī)則,發(fā)展自我基本素質,做到誠信經營。

          (3)成績評定標準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數高校進行沙盤教學時,只靠模擬結果評定成績,沒有形成有效的學生成績評價方式。由于沙盤教學是團隊配合完成的教學項目,最終權益是團隊總成績,無法反映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效果,混淆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同時,通過一次實驗就決定學生成績,有悖于管理才能評定的客觀性。

          5.2SCM沙盤模擬教學的改進

          (1)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教學團隊是保障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基礎,要想順利實施SCM沙盤教學,就必須有一支高水平、專業(yè)性強的隊伍,各校應建立SCM沙盤課題組。從相關專業(yè)抽調教師,負責講授SCM沙盤相應模塊的課程。同時,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積極開展教學研討和教學觀摩;參加SCM沙盤模擬對抗競賽;鼓勵教師到企業(yè)中實踐和調研;不斷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文件,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2)探索教學體系改革,建設規(guī)范化課程體系。SCM是適應新經濟時代的重要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在經濟管理專業(yè)中應廣泛開設,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管理、物流管理等專業(yè)應逐步將SCM設為必修課或選修課;將SCM沙盤模擬開設開放性試驗。建立基于自主學習的專業(yè)網站,構建 SCM原理與實踐課程網絡信息平臺,使教師和學生獲得實時更新的信息和知識;使得經過授權的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遠程訪問該系統,實現遠程學習。

          (3)成績考核。SCM 沙盤模擬課程的考核不同于工科實驗考核。由于其帶有對抗性,受參加模擬對手水平的影響,考核成績的不確定性較高。對學生最終能力進行評價時,要綜合評價,避免由于學生偶然性決策及操作失誤,造成成績評定以偏概全現象產生??己顺煽円话阌?3 部分構成,包括:實訓日志和報告,即經營者工作過程與總結,占40%;團隊的經營權益和經營結果,占 40%;歷史實訓成績累計,占 20%。通過對 3 個部分適當分配權重,最后得出學生的最終能力評價結果。

          參考文獻:

          [1]陳玲玲.供應鏈管理體驗式教學探析——淺談ERP沙盤模擬在供應鏈管理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5):72-73.

          [2]陳勇.《供應鏈管理》桌面實訓實例分析——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實訓新方式[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0(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