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影,国产1024精品免费视频

      1. <sup id="ujilt"></sup>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案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6-21 09:14:30

          序論:在您撰寫教案教學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教案教學設計

          第1篇

          1.了解鈉的物理性質(zhì)、結(jié)構及用途

          2.掌握鈉的化學性質(zhì)、存在和保存方法

          3.認識結(jié)構決定性質(zhì),性質(zhì)決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維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化學美

          二、教學重點:鈉的化學性質(zhì)

          三、教學用品

          學生實驗用品:鈉、酚酞、小刀、鑷子、濾紙、燒杯、玻片、三腳架、石棉網(wǎng)、酒精燈、火柴等

          教師演示用品:鈉、酚酞、玻璃鈉柱、錐形瓶、漏斗、導管(帶尖嘴)、大頭針、小燈泡、導線、電源、電極等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引言]在人類已發(fā)現(xiàn)的一百多種元素中,有一類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為1的活潑金屬,由于它們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強堿,因此,又將它們統(tǒng)稱為堿金屬。

          [板書]第二章堿金屬

          [設問]堿金屬的家庭成員都有哪些呢?(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nèi)容后回答,并寫出其元素符號)

          [過渡]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討論堿金屬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屬——鈉。

          [板書]第一節(jié)鈉

          [學生實驗]請用鑷子從你們桌上的試劑瓶中取出一小塊鈉,并用濾紙吸干表面的液體(注意:不可用手接觸),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細觀察新切面的顏色(把切下的一小塊鈉留在玻片上)。

          [設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鈉的哪些性質(zhì)?(鈉的新切面呈銀白色,有金屬光澤,能用刀切,說明鈉的硬度小)

          [板書]一、鈉的物理性質(zhì)

          顏色狀態(tài)硬度熔點密度導電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鈉的樣品。

          [演示]鈉的導電性實驗。把電極兩端插入瓶里的金屬鈉中,接通電源,可以發(fā)現(xiàn)串聯(lián)在線路上的燈泡發(fā)亮,提起電極,燈泡熄滅。(說明鈉的導電性很強)

          [學生實驗]觀察留在玻片上鈉新切面顏色的變化(鈉表面變暗,失去光澤。)

          [設問]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內(nèi)的鈉能保持光亮的銀白色,而我們剛才切割的鈉卻不能呢?(玻管隔絕空氣,剛切割的鈉卻與空氣充分接觸,說明鈉與空氣中的物質(zhì)發(fā)生了反應)

          [板書]二、鈉的化學性質(zhì)

          1.鈉與氧氣等非金屬反應

          [講解]Na在常溫下可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Na2O,純凈的Na2O是一種白色粉末。

          [教師]請大家寫出鈉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氧化鈉)的化學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體)

          [思考]一塊鈉如久置在空氣中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教師]下面我們改變鈉與氧氣的反應條件,觀察現(xiàn)象是否同上。

          [學生實驗]切一小塊鈉用濾紙吸干表面液體,放在石棉網(wǎng)上加熱,觀察現(xiàn)象

          [請一個同學描述所看到的現(xiàn)象,其他同學補充](鈉首先融化成球狀,然后燃燒,產(chǎn)生黃色火焰,生成一種淡黃色固體)

          [現(xiàn)象分析]鈉融化成球狀說明什么?(鈉的熔點低)生成淡黃色固體說明在加熱時鈉與氧氣生成了一種與氧化鈉不同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是過氧化鈉(Na2O2)。

          2Na+O2====Na2O2(淡黃色固體)

          [思考]根據(jù)Na與O2反應生成Na2O和Na2O2的條件,分析比較Na2O與Na2O2的穩(wěn)定性。

          [結(jié)論]Na2O2比Na2O穩(wěn)定。

          [講解]鈉與氧氣反應條件不同,產(chǎn)生了不同的現(xiàn)象,生成了不同的產(chǎn)物。

          [設問]鈉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屬單質(zhì)O2反應外,還能和哪些非金屬單質(zhì)反應?

          (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Na與Cl2的反應)

          [講解]另外,鈉還可以和硫單質(zhì)反應,甚至發(fā)生爆炸,生成Na2S。

          [過渡]鈉在空氣里很容易燃燒,如果鈉著火,能否用水來滅火?

          [實驗]向你們桌上盛水的小燒杯里滴入幾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塊鈉(注意鈉塊只要綠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觸金屬鈉),并蓋上表面皿,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浮、熔、游、紅)。

          [教師]請大家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1.鈉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

          2.鈉為什么會熔化成一個小球?

          3.小球為什么會在水面上游動?

          4.滴入酚酞后溶液為什么會變色?

          5.保存鈉的無色液體是否是水?

          [學生討論及回答]

          [教師]通過以上實驗及討論結(jié)果,請大家歸納出鈉的性質(zhì)。

          [板書]2.鈉與水反應

          [講解]由Na與水反應后生成的物質(zhì)可使酚酞變紅可知,Na與H2O反應生成了堿,那么,反應生成的氣體又是什么呢?

          [演示實驗]在錐形瓶中裝滿水和帶有大頭針、漏斗和導管的膠塞做Na與水反應的實驗,并檢驗生成的氣體。

          [教師]由實驗現(xiàn)象可知,鈉與水反應還生成了H2。

          [板書]2Na+2H2O====2NaOH+H2

          [投影討論]1.根據(jù)以上實驗討論及分析,你覺得鈉的化學活性怎樣?并與初中所學金屬活動順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應中,Na元素化合價的變化,能否從原子結(jié)構方面來說明?

          [結(jié)論]1.鈉的化學性質(zhì)非?;顫?,與金屬活動順序表相一致。

          2.鈉在上述反應中,化合價均由0價變?yōu)?1價,這是由于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之故,因此,鈉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具有還原性,是一種強還原劑。

          [設問]通過對鈉的性質(zhì)的討論,并參閱課本有關內(nèi)容,回答以下問題:

          [投影]1.鈉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態(tài)存在?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質(zhì)中?

          2.怎樣保存金屬鈉?為什么要這樣保存?

          3.鈉有哪些用途?

          [板書]二、鈉的存在及用途

          [學生回答,投影并板書]1.鈉在自然界以化合態(tài)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質(zhì)中,由于鈉的性質(zhì)活潑,所以須密閉保存,少量鈉保存在煤油中。

          2.鈉的用途

          a.制過氧化物

          b.Na—K合金用做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

          c.制稀有金屬如Ti、Ta、Ni等

          d.制高壓鈉燈

          [小結(jié)]鈉是一種化學性質(zhì)活潑的金屬,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tài)存在,有著廣泛的用途。

          [布置作業(yè)]1.鈉能否和CuSO4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說出理由。

          第2篇

          教學目標:

          1、選定工具的使用;

          2、剪裁工具的使用;

          3、圖形的選擇與移動;

          4、圖形的縮放。

          教學難點:圖形的移動和縮放。

          教學準備:設計課堂教學的輔助網(wǎng)頁。

          教學過程:

          一、 教學引入。

          師:出示上課的教學作業(yè),提示,我們在上課的基礎上如何來美化我們的校園。

          生:提出各種方案。引出課題。

          二、教學輔導。

          1、提出自學的概念,今天的課要求自主學習。

          2、怎么去學?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介紹學習的方法。

          3、教師引出自主學習的方法??磿鴮W習和網(wǎng)頁瀏覽參考。

          4、介紹網(wǎng)頁的設計思路和使用方法。

          (1) 網(wǎng)頁的設計思路:希望學生按按鈕的順序去逐步操作。

          (2) 如何把網(wǎng)頁上的圖片復制到畫圖上。

          (3) 操作過程中的網(wǎng)頁和畫圖之間的任務切換。

          (4) 頻的操作。

          5、學生操作。注意以下幾點:

          (1) 可以離開座位指導或請教同學。(規(guī)定班干部或電腦好的同學作為指導)

          (2)在學生基本完成后全體離開座位看看別的同學可以給予你什么靈感或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然后加以改進。

          (3)教師巡回指導。

          6、 教學反饋。

          第3篇

          教學設計包括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教法和學法的設計)、教學媒體等因素,那么在素質(zhì)教育觀念下的這些設計應該是什么樣子?

          1.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中對于目標闡述,能夠體現(xiàn)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

          新的教學理念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fā),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顯然應該是教師與學生。

          教學目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它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2.教學重點和難點、關鍵點的確定及突破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舉足輕重、關鍵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內(nèi)容,是課堂結(jié)構的主要線索,掌握了這部分內(nèi)容,對于鞏固舊知識和學習新知識都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學難點,是學生難于理解或領會的內(nèi)容,或較抽象,或較復雜,或較深奧。

          因此,教師要善于從知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確定難點,進行教學。也有的老師在教學中設立關鍵點,所謂關鍵就是開啟知識之門的鑰匙,把一個單元、一節(jié)課起決定作用的東西與知識學好,就可順利掌握、運用教材,這就是知識的關鍵.

          3.教學策略(教法和學法)的設計

          教學策略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方式。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jù),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jù)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qū)W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

          根據(jù)素質(zhì)教育的特征,教師在設計教學策略時應著重思考下列問題:

          一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變“指揮者”為“引導者”。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在班級授課制下,如何使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有所提高發(fā)展,最基本的一條準則,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

          4.板書的設計

          板書作為傳統(tǒng)的、常規(guī)的媒體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應該有一席之地,而且還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所以在設計媒體時千萬別忽視了對板書的設計。板書是教學思路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在課后如何復習的指導法略。我們在設計板書時,一定要注意板書要條理清晰、思維邏輯推理合理、簡明扼要。

          5.教學過程

          眾所周知,現(xiàn)代教學系統(tǒng)由教師、學生、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媒體等四個要素組成,教學系統(tǒng)的運動變化表現(xiàn)為教學活動進程(簡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jié)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xiàn)。

          教學媒體是教學設計中要涉及到的物質(zhì)條件。隨著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涉及的教學媒體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先進。除了傳統(tǒng)的掛圖、模型、標本及實驗設備外,錄像、投影、錄音等設備也已廣泛地進入了課堂,多媒體運用也已不再是新鮮的事。但從實施素質(zhì)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要求來看,還需要在教學媒體設計上作進一步的拓展。

          一要為學生的學習和實踐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物質(zhì)條件。二是要重視研究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計算機在信息時代具有其他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各種公開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已不鮮見,這些多媒體的課件在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大多數(shù)課件在交互性方面有著明顯的不足,直接帶領學生網(wǎng)上沖浪的更少。因此在研究多媒體計算機在教學中的運用時,要在提高學生的參與性上花功夫、特別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網(wǎng)上的教與學。帶領學生到網(wǎng)上去收集信息資料,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是無形的但是它比教案要重要的多,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是要通過這種比賽來引起大家的重視,畢竟這是我們提高個人教學能力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6.教學評價的設計

          教學評價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在課前如何激勵學生預習與復習、在課堂中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反饋、課后作業(yè)的精心設計和批改等.

          第4篇

          教學大綱對彈力沒有作要求,原教材也沒有列出,只要求理解彈簧秤的原理,學會用彈簧秤。

          由于彈力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同時它又是制作和使用彈簧測力計的原理,課程標準將它納入教學內(nèi)容:通過常見事例或?qū)嶒灒私庵亓?、彈力和摩擦力。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具體事例和實驗了解它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應用。

          新教材在編寫這部分內(nèi)容時,首先通過學生熟悉的事例,如拉橡皮筋、彈簧等,讓學生感受它們對手有力的作用,從而引出彈力的概念。然后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自制彈簧測力計等,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知道形變越大,產(chǎn)生的彈力越大;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建立彈力的概念;通過實驗,探究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通過制作,探究學習彈簧測力計的結(jié)構和使用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

          三、教學方法

          建立彈力概念主要通過演示觀察、學生操作和交流討論的方式;學習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彈簧測力計的制作主要是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對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主要是通過交流評估的方式進行。

          四、教學過程

          (一)塑性、彈性、彈力概念的教學

          由直觀到抽象,從現(xiàn)象中歸納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得到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

          (1)活動感受:學生的課桌上備有彈簧、橡皮筋、一段導線銅心、一段鋼絲,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把玩等活動感知這些物體的特點。

          提問:通過大家的觀察、動手活動,你們對上述事物都有哪些想法?

          點評:上述提問不具有任何方向性的提示和誘導,因而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徹底的解放,學生很可能會在物體(物質(zhì))的導電性、金屬與非金屬等方面加以認識,會有許多新奇的想法。學生也會在物體能夠恢復原狀或不能夠恢復原狀方面加以描述,對塑性、彈性、彈力等概念逐漸明晰。當然,也不排除過度的開放會使學生顯得無所適從,這時,教師只要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吞崾荆瑢W生也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2)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提出塑性、彈性、彈力的概念。

          (二)關于彈簧測力計的探究

          1.探究橡皮筋或彈簧的形變程度(伸長)與彈力大小的關系

          讓學生經(jīng)歷基本的探究過程,通過觀察、實驗,然后總結(jié)出彈簧的伸長與拉力大小之間的具體關系。

          實驗與體會:在彈簧或橡皮筋下面掛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提問:對此現(xiàn)象你有什么想法?

          點評:這一問題的提出能夠滿足不同思考方式的學生:善于理性思考的學生會得到規(guī)律性的結(jié)論;善于動手實踐的學生會想到制作設計測力計。因為沒有限制問題的思考方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目的在于能夠引導學生得到三種不同的回答: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能夠用于工程技術上;我們可以根據(jù)同樣的道理設計制作一個簡單的測力計。而這三種回答其實都是我們非常需要的。作為一個探究活動,在學生回答完問題時才真正進入探究,因為學生的類似以上的回答其實是試探性的(猜想),真正的結(jié)論性語言應該要求學生設計實驗進行論證。因此,可以說上述教學步驟僅僅是探究活動的一個引子。

          2.彈簧測力計的制作探究

          導引: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這一關系,并且我們也想到了根據(jù)這個道理可以設計制作一個測力計。那么,現(xiàn)在就請大家實際制作一個測力計,同時完成以下必要的工作(投影在屏幕上):

          (1)設計制作方案。方案包括制作的原理、方法、器材、步驟、合作等內(nèi)容。

          (2)交流制作方案。主要加深對測力計是應用了彈簧被拉得越長,受到的拉力越大的原理的認識,以及對制作過程中用掛鉤碼作為已知拉力這一方法的理解。

          (3)制作過程??梢杂脤嶒炇姨峁┑钠鞑脑谡n堂上完成,實驗室提供的器材有:收集到的各種彈簧、各種橡皮筋、紙盒、圖釘、小塊三合板、剪刀等,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尋找合適的器材完成。

          (4)交流評估。課堂上,先讓學生交流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獲得的經(jīng)驗,然后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自制彈簧秤,掛重物稱量,并和準確的彈簧秤進行對比,如有較大差異,分析誤差原因。

          點評:由于各種原因,學生很難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nèi)完成上述探究活動,因此可以專門安排一節(jié)課時間(科技實踐活動時間或物理課)進行交流,將每一個同學的作品都展示出來,互相學習,并進一步完善。

          (5)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根據(jù)制作過程中的認識以及在交流評估中老師的一些示范操作,讓學生討論和總結(jié)使用彈簧秤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包括測量范圍、零點、自由伸縮等,再進一步學會讀數(shù)。

          點評: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設計突出了新課程實驗教學的以下幾個特點:

          (1)提倡使用自己身邊的物品進行物理實驗。課堂教學一開始,就讓學生具體感知了彈簧、橡皮筋、一段導線銅心、一段鋼絲等生活中常見物品,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

          (2)重視過程體驗。學生設計制作的具體方法可以不同,所用器材可以有自己的特點,體驗探究的過程是教學的基本任務。

          第5篇

          Lesson93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句型:Itsquiteaniceelephant.

          (2)初步學習過去進行時態(tài)的用法。

          2.能力目標

          能夠用過去進行時準確表達過去某個時刻正在進行的動作。

          二、教具

          錄音機;一組圖片,畫有人物和動作,如:打籃球、跑步、唱歌、寫作業(yè)等,并標有具體的過去時間。如:8:30yesterdaymorning等。

          三、課堂教學設計

          1.請三位同學到前面來,分別做出掃地、讀書、寫字等動作。教師依次提問:

          T:Whatareyoudoing?

          S1:Imsweepingthefloor.

          S2:Imreadingabook.

          S3:Imwriting.

          教師手指這三位同學,依次問大家:

          T:Whatishe/shedoing?

          學生按照實際情景,依次答出:

          Ss:Heissweepingthefloor.Sheisreadingabook.Heiswriting.

          教師要求全班將三個人的動作分別記清楚。

          2.復習值日生報告。

          教師可繼續(xù)要求學生就所學科目提出看法,并就他人看法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3.就剛才三位同學的動作,向全班提問:Whatwas×××doingwhenIcamein?

          重復兩至三遍,板書這個句式,用彩色粉筆標出was,啟發(fā)大家猜測句子的含義,并引導全班回答:

          Hewassweepingthefloor.Shewasreadingabook.Hewaswriting.

          板書上述三個答句,啟發(fā)學生觀察謂語部分的變化,并簡要介紹一下過去進行時態(tài)所表示的含義。

          4.打開書,借助課文插圖教授本課詞匯,反復練習。

          5.兩人一組,練習課文第1部分問答。請幾組說出自己的答案。教師講評。

          6.合上書。準備放課文第2部分錄音。教師給出聽前提問(Pre-readingquestions):

          WhatisLiLeidoing?

          放錄音一遍,學生回答問題。

          7.指導學生兩人一組做課文第3部分練習。教師先與一位程度較好的學生表演以下對話:

          T:WhatwasLiLeidoingwhentheteachercamein?

          S:Hewasdrawingapicture.

          T:What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ahorse.

          T:Whatwasheusing?

          S:Hewasusingchalk.

          T:Where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ontheblackboard.

          全班兩人一組,就Meimei及thetwins進行內(nèi)容相似的問答練習,請幾組同學表演。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圖片,就上面的人物及活動與學生進行問答練習。

          8.教師解釋課文難句(見難點講解)。

          9.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詞、短語,練習朗讀本課對話;2)完成練習冊習題。

          四、難點講解

          Butpleasedontplaywithmychalk.但是請不要玩粉筆。

          句中的play是不及物動詞,意思是:玩,玩耍。例如:Letsplaytogether.讓我們一起玩吧。

          play還可作為及物動詞,有“參加游戲、玩球、扮演、彈琴”等意思。例如:

          1)Thechildrenareplayingbasketballoverthere.孩子們正在那邊打籃球呢。

          第6篇

          根據(jù)翻閱的資料和自己的理解,談談教案與教學設計的幾點區(qū)別。

          關鍵詞:教學設計;教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262-01

          常常聽老師說:“教學設計就是教案”。其實教學設計和教案是有區(qū)別的。

          根據(jù)翻閱的資料和自己的理解,談談教案與教學設計的幾點區(qū)別。

          區(qū)別之一:概念和對應層次不同

          教案又叫課時計劃,是以課時為單元設計的具體教學方案,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指導老師自己上課用的教學內(nèi)容文本,也是考察一個教師備課的重要依據(jù)。從研究范圍上講,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教學設計是把學習者作為它的研究對象,教學設計的范圍可以大到一個學科、一門課程,也可小到一堂課、一個問題的解決。目前的教學組織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所以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中運用最多的一個層次。教學設計包括教案、學案、評價方式,甚至學生問題的創(chuàng)設、教具的應用等,所有與教學設計有關的內(nèi)容都是。教學設計是一個泛化的概念。

          區(qū)別之二:元素或組成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學目的,教學方法,重難點分析,教學進程,教具的使用,課的類型,教法的具體運用,時間分配等因素,從而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計劃和安排。

          教學設計從理論上來講,有學習者分析、學習內(nèi)容分析、學習目標闡明、教學策略的制定、課件的使用分析及教學評價等元素,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討論比較多的是學習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三個主要元素。

          區(qū)別之三:表現(xiàn)形式不同

          教學設計使用表格的方式最多。教學設計,是準備課,特別是公開課等需要全面考慮的一份文檔,附件可能有電子類輔助。

          教案就是教學的內(nèi)容文本,是教學設計的最核心的部分。呈現(xiàn)形式一般地有表格式、課堂實錄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對教學目標、內(nèi)容、環(huán)節(jié)進行備課。

          區(qū)別之四:教學評價不同

          教案在編寫過程中評價體現(xiàn)不明顯;教學設計則依據(jù)教學目標對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狀況作出準確而及時的評價,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區(qū)別之五:設計的出發(fā)點不同

          第7篇

          一、概念范疇不同

          教案是傳統(tǒng)教育科學范疇的一個基本概念,又可以叫做課時計劃,即以課時為單元確定的具體教學方案,是教師實施教學的藍本。教案的編寫依據(jù)是教學大綱,是教學大綱的具體貫徹。教案的基本組成部分是教學進程,包括每一個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詳細教法、使用教具、時間分配等,應有盡有。整個教學過程通常包括五個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復習、新授、練習鞏固、布置作業(yè),它深受前蘇聯(lián)教育家凱洛夫模式的影響。

          教學設計也稱教學系統(tǒng)設計,本來是起源于西方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科的重要分支,指一種研究過程,也指由此得來的教研文體,是一種教學構想。它主要運用系統(tǒng)分析方法,以解決教學問題、優(yōu)化教學效果為目的,要求以傳播理論、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指導,追求顯著的科學性、協(xié)調(diào)性和創(chuàng)造性。整個教學設計大體應當包括這樣三個基本程序:“我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我怎么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我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了沒有”。教學設計包括宏觀設計和微觀設計,課堂教學設計屬于其中的微觀教學設計。

          二、對應范圍不同

          教案又叫課時計劃,是教師把某一課題或課時作為研究對象而編寫的,應該對應的范圍非常集中,需要表現(xiàn)為鮮明的“微觀性”。

          教學設計則是把整個充滿各種教學因素的動態(tài)復雜關系的教學系統(tǒng)作為它的研究對象,可以對應的范圍相當寬泛,能夠顯示出顯著的“宏觀性”。它可以大到一個學科、一門課程,當然也可以小到一堂課、一個問題的解決,具有比較大的伸縮性??偟膩碚f,教學設計有這樣三個不同的層次:以系統(tǒng)為中心的設計,以課堂為中心的設計,以產(chǎn)品為中心的設計。由于我國目前的教學組織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所以課堂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使用最多,但這并沒有否認教學設計的對應范圍可以遠遠大于教案這一基本事實。

          三、秉持理念不同

          傳統(tǒng)教案秉持“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其核心目的就是教師怎樣把教學內(nèi)容講好。因為傳統(tǒng)教學理念認為,知識、技能是客觀的,可以傳授給學生;學生就是知識、技能的接受者;教學就是向?qū)W生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因此,教案的編寫就很重視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卻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予以應有的注重,這就造成學生雖然學到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是往往缺乏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秉持以人為本、基于學習與知識創(chuàng)新的“學習者中心”教學理念,認為知識和技能不完全是客觀的,是學生在和外在環(huán)境交互作用過程中生成、建構的;學生是充滿生命意識、社會意識、內(nèi)在潛力和獨立個性的人;教學是師生平等交往、積極互動、共同提高的過程。因此,教學設計就不僅重視教師的教,更重視學生的學,要給學生留出自主性、生成性學習的空間,以使學生學得更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核心目的。這就必須對學習者進行特征分析,并合理利用現(xiàn)有媒體及其他教學資源,注意相關的教學反饋,以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構成元素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工具、教學時間、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教學進程)以及教學后記等構成元素,還包含了組織教學、復習、新授、練習鞏固、布置作業(yè)等五個大致環(huán)節(jié)。

          教學設計可以包括教學目標的制定、學習者有關的分析、教學內(nèi)容的分析與組織、教學策略與媒體的運用、教學的評價等構成元素。其中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代表了教學設計的三個基本程序,也是人們討論最多的骨干構成元素。

          統(tǒng)觀上述兩者的構成元素,除了大致環(huán)節(jié)和基本程序不同以外,尤需注意的是,對學習者的有關分析是傳統(tǒng)的教案所忽略、而教學設計不可少的,因為“任何教學設計理論的基本前提都是為學習者的學習而設計教學”,“教學設計的生命力在于‘學習者中心’,這是現(xiàn)代教學設計最本質(zhì)、也是最顯著的特征”[1]。而且,兩者的其他構成元素即使看似相通相類,其實也還各具不盡相同的含義。

          1.“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

          傳統(tǒng)教案用“教學目的”,就強調(diào)了教學行為的意圖,而“教學目的”是由教學大綱確定了的,它規(guī)定了教學任務的上限,教學中不得超綱偏綱,即要“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教師沒有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余地;再則,“教學目的”以教師為闡述主體,體現(xiàn)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教師向?qū)W生傳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設計用“教學目標”,則側(cè)重于教學努力的方向,而“教學目標”只是根據(jù)課程標準來靈活制定的,它只是設定了教學任務的下限,教師和學生都有較大的創(chuàng)造發(fā)揮余地;再則,“教學目標”以學生為闡述主體,強調(diào)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即“三維目標”)的有機統(tǒng)一。

          2.“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內(nèi)容分析”

          傳統(tǒng)教案是基于“教材中心”的,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教材”(即“以本為本”),“教學重點難點”主要由教學大綱來明示,并沒有關照到不同學習者的不同狀態(tài),往往缺乏適宜的針對性。教學設計是基于“學習者中心”的,學生的學習問題就是教學設計者應當解決的根本的教學問題,教師的任務只是“用教材”去為學生服務,因而“教學內(nèi)容的分析”,以及教學重點難點,必須結(jié)合學習者進行分析,強調(diào)一定的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尤其是適宜的針對性。

          3.“教學工具”和“教學媒體”

          傳統(tǒng)教案需要的教學工具比較簡易,主要是黑板、粉筆、掛圖、標本、模型等,信息承載和功能比較有限。教學設計可選的媒體尤為先進,包括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電視機、VCD、DVD、計算機(其技術在不斷升級,其軟件在不斷更新)等,能擴大課堂信息容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降低理解難度,但教師要用心選擇材料,精心制作課件,把握出手時機,講究實際效果,它可以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配合使用。

          4.“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傳統(tǒng)教案可以選用的教學方法雖然已經(jīng)比較豐富,但也都側(cè)重在指向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通過讓教師嫻熟地傳授和訓練,來使學生有效地記憶和掌握,可以說,“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為實現(xiàn)既定教學目的、完成既定教學任務而安排的行為方式。教學設計為實現(xiàn)“三維目標”,在借鑒傳統(tǒng)教案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側(cè)重學法指導、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引導、媒體使用、反饋調(diào)控等教學策略,更注重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性和即時靈動性,可以說,“教學策略”是要教師陪伴學生體驗、探究、發(fā)現(xiàn)、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達成和享受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生命智慧。

          5.“教學步驟”和“教學過程設計”

          這兩者分別是傳統(tǒng)教案和現(xiàn)代教學設計的重心所在。傳統(tǒng)教案的“教學步驟”強調(diào)預設的程序,體現(xiàn)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精心準備和周密安排,但也會帶來僵化和苛細的弊端,不利于教學過程中即時即景的靈活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則大大淡化了傳統(tǒng)教案的程式性和繁瑣性,它往往只是一個教學構想,“教學過程設計”并不要求整齊劃一,從而充分尊重了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現(xiàn)今已有的教學設計模板初看起來也顯得具有相當?shù)某淌叫院头爆嵭?,其實目的只是為教師在認識和運用現(xiàn)代教學設計之初,提供一種有效的參考和借鑒,完全可以有所取舍,并不需要全盤照搬。

          6.“教學后記”和“教學評價”

          傳統(tǒng)教案的“教學后記”可以記的內(nèi)容比較寬泛,沒有嚴格要求,并且和教案本體的關系較為松弛,甚至在教案編寫的實際中時常為一線教師所忽略。教學設計的“教學評價”則是其三個基本程序之一,占有不可或缺的比重。而且,即使傳統(tǒng)教案的教學后記有了教學評價,也主要是看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符合教學大綱的程度,難以看出其價值取向。教學設計的教學評價則要同時從三個側(cè)面看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強調(diào)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要顯示出對價值觀的充分注重。教學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jié)性評價。課堂教學設計主要使用前者,這是一種過程評價,旨在及時診斷和調(diào)整師生雙方的“教”和“學”,以完成教學目標;后者主要適用于一個教學階段(如一個大的教學單元、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的教學活動完結(jié)以后,適用于宏觀教學設計。

          由以上對于兩者不同點的比較分析可以看出,傳統(tǒng)教案作為人們長期以來經(jīng)驗性教學行為的產(chǎn)物,具有相當?shù)暮侠硇院陀行?,其實是現(xiàn)代教學設計賴以產(chǎn)生的必要基礎,但是面對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顯見的理論性不足和教學理念滯后,必須加以改革;教學設計以現(xiàn)代教學思想為指導,以現(xiàn)代教學媒體為手段,具有自己的理論框架和行為憑借,已經(jīng)初顯出勃勃生機,但還需要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繼續(xù)發(fā)展和完善。二者完全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交互融合發(fā)展,擁有了現(xiàn)代教學設計思想的教案,或者吸收了傳統(tǒng)教案成熟經(jīng)驗的現(xiàn)代教學設計,必將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