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影,国产1024精品免费视频

      1. <sup id="ujilt"></sup>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物細胞分析范文

          時間:2024-02-23 14:55:11

          序論:在您撰寫生物細胞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生物細胞分析

          第1篇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2-205-01

          血液標本是檢驗科最常見的標本之一。在血細胞分析過程中,血液中可能存在的細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蟲等病原體對實驗室環(huán)境及操作人員而言是潛在的危害。本文就血液實驗室潛在的生物安全危害及安全防護措施報告如下。

          1 檢驗人員基本安全防護

          檢驗人員應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識,進入實驗室污染區(qū)后要穿工作服及專用鞋。血液標本中可能存在各種病原體,檢驗人員在接觸標本的過程中應戴手套,且戴手套后不應再接觸清潔表面。當手套破損后,手被血液污染時應立即洗手。在進行可能產(chǎn)生氣溶膠的操作時,需進行頭面部保護,如戴口罩、眼罩或帽子等。不應在實驗室中穿露趾鞋。應定期對檢驗人員體檢,建立檢驗人員的健康檔案。工作結束要離開實驗室時,使用的防護用品應先消毒,后摘除,脫去手套后須洗手。實驗操作完畢后應按“六步法”正確洗手。工作服由醫(yī)院統(tǒng)一清洗,不可帶回家。檢驗人員不應在工作區(qū)內(nèi)飲水、吃東西、吸煙、化妝、處理隱形眼鏡等,不得在工作區(qū)存放私人物品,未得到批準不得在工作區(qū)內(nèi)接待外來客人。

          2血液標本采集及運送中的安全防護

          細胞分析標本分為靜脈血及末梢血兩種。靜脈血采集實施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使用與儀器匹配的一次性安全真空采血管以取代傳統(tǒng)的針頭和注射器,這樣既保證了血液標本檢測質量又保證了工作人員采血及操作時的生物安全。末梢血采集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對每位患者操作前后要認真進行手消毒。從患者身上拔出針頭及真空采血管與針頭分離時,要防止被針頭刺傷,不要給用過的注射器針頭戴護套。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玻片應存放在耐刺、防滲漏的銳器盒內(nèi),當達到容量的3/4時就予以更換。末梢血采集時要避免血液直接接觸皮膚,如手不慎接觸到血液要立即洗手。采血時,可能會發(fā)生被針頭刺傷的情況,存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可能。針刺傷后是否發(fā)生感染取決于暴露時間、傷口深度、攜帶病毒的血量、是否接種疫苗等。血源性HBV的職業(yè)暴露最常見,而乙肝預苗的接種可減少HBV感染的風險,因此建議檢驗人員接種乙肝預苗,預防HBV感染[1]。標本運送應采用密閉容器盒,以確保工作人員及環(huán)境不被污染。

          3 血細胞分析檢測過程中的安全防護

          近年來,各類血細胞分析儀的普遍使用,靜脈血血細胞分析大都為全自動檢測,一般無需將采血管蓋子打開,加樣針能直接插入采血管吸到標本,整個分析過程構成了一個封閉系統(tǒng),避免了檢測過程中的污染問題。血細胞分析過程中,采血管的開啟、加樣、振蕩均能產(chǎn)生大量氣溶膠,而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可以避免氣溶膠擴散。氣溶膠是懸浮于氣體介質中固體、液體微小粒子形成的膠溶狀態(tài)分散體系。氣溶膠無色無味、不易發(fā)現(xiàn),檢驗人員可在自然呼吸中不知不覺吸入而造成感染。靜脈血細胞分析有時也需要手動操作,需將采血管蓋子打開,此分析過程不能構成封閉系統(tǒng),故不可避免的產(chǎn)生氣溶膠,因此手動操作時建議戴口罩,可有效防止氣溶膠吸入體內(nèi)。多數(shù)醫(yī)院的檢驗科,末梢血血細胞分析是手動操作加樣的,開蓋及混勻要輕,避免產(chǎn)生過多氣溶膠。打開采血管時,可以用紙或紗布抓住蓋子以防止噴濺。實驗完成后要立即蓋上采血管蓋,這可以減少氣溶膠的產(chǎn)生。手動加樣時由于血液容易噴濺,建議戴口罩以防止氣溶膠吸入體內(nèi)。實驗過程中如有血液溢出,應立即用布或紙巾覆蓋,然后在上面傾倒5g/L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鐘后將布或紙巾清理掉,再用1g/L含氯消毒劑擦拭污染區(qū)。實驗過程中意外出現(xiàn)扎傷、皮膚污染血標本時,應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再用大量流水沖洗傷口。根據(jù)銳器污染源的不同可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并進行血源性傳染病的檢查和隨訪。黏膜、結膜被污染后應用大量的水沖洗。實驗過程中還要防止間接傳播,接觸樣品的手污染了操作臺、儀器、物品等,都可能造成間接傳播。每日工作結束后用1g/L含氯消毒劑全面擦拭消毒,每日下班后開啟紫外燈對空氣消毒,照射時間一般應大于30分鐘。

          4 血細胞分析廢棄物的正確處理

          實驗完畢后,標本用塑料膜封好,分類放入冰箱保存。保存期滿的標本存放在雙層無滲透、無破損的黃色醫(yī)療廢物包裝袋中,當達到3/4時,封好袋口由專人簽收送到廢棄物放置點,統(tǒng)一焚燒。盛放銳器的一次性容器,應將其放入“感染性廢棄物”的容器中進行焚燒,焚燒溫度應高于800℃,如低于800℃就會產(chǎn)生二惡英、呋喃等有毒物質。用過的廢液要經(jīng)過處理達到無害標準后才能排放。對一次性醫(yī)院廢物應先消毒,再集中收回進行毀形處理。

          由于工作性質特殊,血液實驗室是一個與血液密切接觸的地方,而血液中可能存在各種病原微生物。如檢驗人員缺乏生物安全意識,不加強安全防護,違規(guī)操作,可能會造成生物危害。只要檢驗人員能重視生物安全防護工作,對潛在的生物危害有充分認識,遵守操作規(guī)程,一定能將生物安全工作推上新的臺階。

          第2篇

          [關鍵詞] 肝細胞癌;血清;代謝物組;LC-MS;主成分分析;模式識別

          [中圖分類號] R735.7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6(a)-085-02

          目前,臨床上診斷肝癌的主要方法為病理、影像和血清AFP檢查。這些檢測手段中,病理法屬于有創(chuàng)性檢查,對患者造成組織損傷,不能作為常規(guī)檢查方法;B超、CT、磁共振成像對小肝癌灶檢出率較低;血清AFP檢查診斷肝癌靈敏度低,因此,建立一種無損、準確、靈敏的肝癌診斷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代謝組學是一種通過考察生物體系受刺激或擾動后代謝產(chǎn)物隨時間的變化,并以此來研究生物體系代謝途徑的新技術[1-2]。代謝組學作為新興的學科,已成功應用于疾病診斷、藥物作用模型的鑒別和確證、藥物作用機制研究等領域[3-6]。目前代謝組學分析中常用的兩種檢測手段是核磁共振(NMR)技術和質譜(MS)及其聯(lián)用技術。相比于NMR靈敏度低、檢測動態(tài)范圍窄等弱點,現(xiàn)代MS技術的優(yōu)勢是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專屬性,可以實現(xiàn)對多個化合物的同時快速分析與鑒定,現(xiàn)已成為生物分析中的首選方法。本研究采用LC-MS法檢測肝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代謝物,比較分析兩組血清代謝物組的差異,同時利用PCA對MS數(shù)據(jù)進行模式識別,以期建立肝癌的診斷模型。

          1 儀器與試劑

          1.1 儀器

          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 LC/MSD Trap XCT Plus 型質譜儀、高壓二元梯度泵、二極管檢測器、自動進樣器、柱溫箱、Chemstations化學工作站等(美國Agilent公司),日立20PR-52D型高速冷凍離心機,電熱真空干燥箱(上海申光儀器儀表有限公司),KQ- 250 DE型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超聲儀器有限公司),Milli-Q純化水制備系統(tǒng)(Millipore公司)。甲醇、乙腈均為色譜純(美國fisher公司)。

          1.2 樣品的采集

          分別采集30份男性肝癌患者以及30份健康男性 (無相關病史的健康人群)受試者靜脈血5 ml 至促凝管中,室溫下靜置1 h后在4℃、13 000 g離心10 min),置-80℃貯存?zhèn)溆?。采血前禁?2 h。肝癌診斷標準按照2001年中國抗癌協(xié)會肝癌專業(yè)委員會修訂的肝癌臨床診斷標準[8],上清液LC-MSn分析。

          1.3 LC-MS 條件

          反向液相色譜(RP-LC),色譜柱:Prevail C18(4.6 mm× 250 mm,5 μm);流動相A:10mM甲酸銨緩沖液(甲酸調(diào)PH 4.0);B:0.1%甲酸乙腈,A與B梯度洗脫:0~5 min,B%10~30,5~9 min,B% 30~60,9~20 min,B%60~70,20~25 min,B%70~100;柱溫:25°C;流速:0.8 ml/min;質譜條件:ESI離子源,離子源溫度350℃,毛細管電壓3.5 kV,霧化壓力285.8 kPa,霧化壓力60.0 Psi,干燥氣流速11.0 L/min,質譜掃描范圍75~800 m/z,正離子檢出模式。

          2 結果

          2.1 血清樣品檢測總離子流圖

          按照以上實驗方法,對血清樣本進行了分析測定,圖1中A、B分別是健康人和肝癌患者血清典型的LC-MS總離子流譜,圖中可見,正常人血清樣本的總離子流圖與肝癌患者血清樣本的總離子流圖有明顯區(qū)別。

          A為健康人血清;B為肝癌患者血清

          轉貼于

          2.2 肝癌的生物標記物

          通過LC-MS檢測,與正常人相比,肝癌患者血清中?;撬岷徒M氨酸含量減少,而苯丙氨酸、酪氨酸含量增加。?;撬崾侵匾目寡趸镔|,曾有研究報道,其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含量增加,而肝癌患者血清中?;撬岷繘]有改變[7],但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牛磺酸在肝癌患者血清中含量減少,推測?;撬岬暮颗c肝癌病情程度有關,需要進一步研究。

          2.3 模式識別分析

          利用PCA對正常人和肝癌患者兩組血清LC-MS數(shù)據(jù)進行模式識別分析,得到相應血清標本的PCA得分圖(3D PCA Scores plot)。得分圖中每一個點代表了一個標本,見圖2。從圖2中可以直觀地看出各血清標本在空間上的位置以及相互聚合程度,圖2中肝癌和健康人標本顯著分離,說明兩者血清代謝物組確實存在顯著差異。

          3 討論

          為了探討利用代謝組學技術結合模式識別分析診斷肝癌的可行性,對肝癌患者血清LC-MS數(shù)據(jù)進行PCA分析。結果表明肝癌患者可與健康人標本100%區(qū)分開來,利用基于LC-MS代謝組學技術結合PCA的模式識別方法診斷肝癌診斷結果可靠。有利于臨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肝癌。此外,由于代謝組學反應的是基因和蛋白表達終端的變化、是對基因組學和蛋白組學在代謝物研究上的放大,因此利用此技術診斷疾病更靈敏、快速。

          [參考文獻]

          [1]羅和古,丁杰,岳廣欣,等.大鼠肝郁脾虛證的代謝組學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07,5(3):307-313.

          [2]Jeffrey R,Idle1,F(xiàn)rank J,Gonzalez.Metabolomics[J].Cell Metabolism,2007, 12(6):348-350.

          [3]Clayton,T.A,Lindon,J.C,Cloarec,O,et al.Pharmacometabonomic phenotyping and personalized drug treatment[J].Nature,2006,440(7087):1073-1077.

          [4]黃成鋼.中藥研究的必然趨勢—中藥復方系統(tǒng)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0,35(7):4331.

          [5]周宏偉,譚鳳儀,鐘音,等.代謝組學及其在微生物領域的研究進展[J].分析化學,2007,35(2):309-314.

          第3篇

          1.1細胞活力測定

          采用Trypanblue拒染試驗檢測凍存前及復蘇后細胞的存活率。將待檢細胞制成細胞懸液,取細胞懸液與04%臺盼藍溶液以9∶1混合均勻(使臺盼藍溶液終濃度為004%),3min后觀察,并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鏡下觀察可見健康活細胞胞體完整、細胞透明、不著色,凡著色呈藍色者均為死細胞。計數(shù)1000個細胞,計算細胞活率。

          1.2生長曲線繪制

          向24孔培養(yǎng)板每孔內(nèi)接種1mL密度約為1×104個/mL細胞,從接種之日算起,每隔24h計數(shù)2個孔內(nèi)的細胞密度,算出平均值,連續(xù)測定12d,以培養(yǎng)時間為橫坐標,以細胞密度為縱坐標,繪制細胞生長曲線。

          1.3細胞染色體分析

          選取第4代生長良好的新生昆明犬成纖維細胞,按照常規(guī)方法[9]進行染色體制片,Gimesa染色后選擇染色體分散與形態(tài)良好的分裂相在油鏡下觀察拍照,作核型圖,對50~100個分裂中期細胞進行染色體數(shù)目統(tǒng)計。

          2結果與分析

          2.1細胞的形態(tài)學觀察

          新生昆明犬耳緣皮膚組織經(jīng)膠原酶分離培養(yǎng)3~4d后,鏡下觀察可見有少數(shù)細胞沿組織塊邊緣慢慢貼壁伸展,細胞形狀不規(guī)則,且其組織塊的生長暈形成時間較長。經(jīng)8~10d培養(yǎng)才出現(xiàn)大量成片生長的優(yōu)勢細胞,此時觀察細胞的形態(tài)呈長梭形、多角形或扁平星形,為典型的成纖維細胞形態(tài)。后再經(jīng)3~4d細胞生長至匯合,并長滿整個細胞培養(yǎng)瓶表面(圖1A),此時可進行傳代和凍存。傳代后的細胞生長旺盛,在形態(tài)上與原代細胞無明顯差異,經(jīng)2~3d即可長至近100%匯合,此時細胞呈放射狀或渦旋狀走勢(圖1B)。待傳代時,加入消化液后顯微鏡下可見細胞回縮,呈圓形(圖1C)。

          2.2成纖維細胞凍存前和復蘇后的活

          耳部成纖維細胞凍存前和復蘇后的活率分別為933%,908%(圖2)。凍存前與復蘇后的細胞存活率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原代細胞和傳代細胞生長狀態(tài)良好,培養(yǎng)條件適宜,且凍存和復蘇的過程對細胞活力狀況損害較小。

          2.3生長曲線

          根據(jù)昆明犬耳部成纖維細胞接種于24孔板連續(xù)培養(yǎng)12d的細胞計數(shù)情況,繪制出了成纖維細胞的生長曲線(圖3)。昆明犬耳部成纖維細胞的生長曲線呈典型的“S”形,即經(jīng)過了潛伏生長期、對數(shù)生長期、平臺期以及衰亡期。其表現(xiàn)為1~2d的潛伏生長期細胞總數(shù)基本保持不變,從第3天起,細胞數(shù)量開始增加,3~8d左右細胞明顯地進入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數(shù)量快速增長,第8~9天,細胞由于缺乏足夠生長空間而增長放緩,開始進入平臺期。第9天后,由于細胞數(shù)量的急劇增加、生長空間的極大限制,經(jīng)過短暫的平臺期后,細胞發(fā)生接觸抑制快速進入衰亡期,細胞生長幾乎停止,隨后細胞逐漸脫落死亡,此時鏡下可見有大量凋亡細胞漂浮。由生長曲線上的數(shù)據(jù)分析,耳部成纖維細胞群體倍增時間約為32h。

          2.4核型觀察分析

          昆明犬耳部成纖維細胞中期染色體分裂相與核型分析如圖4所示:染色體數(shù)目2n=78(XX)。計數(shù)80個4代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總數(shù)2n=78的細胞數(shù)約占總細胞數(shù)的90%,達到了建立細胞系75%~80%的要求,說明所建細胞系為穩(wěn)定的二倍體細胞系。39對染色體中有38對常染色體均為端著絲粒(T)染色體,長度逐漸遞減;性染色體X,Y均為中央著絲粒(M),X染色體的長度最大。

          3討論

          目前,國內(nèi)已有一些研究報道建立了比格犬胎兒成纖維細胞系[10]、德國牧羊犬耳部和腹部成纖維細胞系[11]及雜交犬皮膚成纖維細胞系[12]等,但利用犬類的這些細胞遺傳資源進行更加廣泛深入的研究(如醫(yī)療和動物模型的建立、體細胞克隆等)還十分欠缺。在國外,已有較多使用所建立的犬胎兒或成體成纖維細胞系進行體細胞核移植(SCNT)的研究[13-16]。值得注意的是,在警用工作犬領域,7頭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警犬于2007年底在韓國誕生[17],2009年韓國克隆專家根據(jù)美國911英雄警犬“特拉克”的遺傳信息,再次利用體細胞克隆技術成功獲得了5頭牧羊犬(http://wwwcnwnewscom/html/tech/cnkpzs/20090621/122171html)。LEE等[18]將曾服役于韓國國家緊急事務管理署(NEMA)具有6年全球救援經(jīng)驗的退役搜救犬進行克隆,最終獲得2頭克隆犬。這些克隆后代中大多數(shù)工作犬已服役并具備與父輩同樣卓越的工作性能。同時,OH等[19]的研究也表明,利用SCNT技術將能使一頭優(yōu)秀的檢驗檢疫犬復制出一群同樣優(yōu)秀的檢驗檢疫犬。體細胞克隆技術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克隆出生的動物與供體細胞來源的動物具有幾乎100%相同的基因,即能完全保持親代優(yōu)異的先天特質。要成為一只優(yōu)秀的警犬,就必須要具備高智商、敏銳的嗅覺、良好的親和能力等警犬所必備的各種特質。按照傳統(tǒng)的警犬繁育方式,培育出一頭優(yōu)秀警犬至少需要3~4年時間,花費約10萬元,期間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且培訓的優(yōu)秀率低,不超過12%;而要培養(yǎng)出一頭功勛級的警犬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更大,最少需數(shù)10人,4~5年時間,約50萬元的費用,且培養(yǎng)出一頭功勛級警犬的效率很低,約8‰。而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可以批量復制優(yōu)秀、功勛級的警犬,可以大大降低培育成本,提高培養(yǎng)功勛警犬的培育效率。因此,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在警犬繁育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首先必須要解決的是供體細胞的來源和體細胞分離培養(yǎng)的問題。本研究利用膠原酶消化法建立了新生昆明犬耳部成纖維細胞系,并對其體外培養(yǎng)的生物學特性也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探討。在動物成纖維細胞的體外分離培養(yǎng)中,分離組織可以取自胎兒、新生幼仔及成體動物[20-22]。其中,胎兒取材不僅難度大、成本高,且對優(yōu)良品種的保存也十分不利。相反地,新生幼仔或成體動物耳部、腹部及腹股溝等部位皮膚組織的取材則顯得十分便捷,且不影響動物的健康成長。本試驗取材自新生昆明犬耳緣皮膚組織(<1cm2),對于新生仔犬,其傷口愈合快、皮膚組織修復能力強,應激性小且容易護理。另外,新生幼犬較成犬組織分化程度低,其成纖維細胞理論上應具有較強的增殖能力、易培養(yǎng)及適于進行相關基因操作研究。本試驗所建立的新生昆明犬耳部成纖維細胞具有典型的成纖維細胞形態(tài),如細胞呈梭形或星形,當生長至匯合時細胞會平行排列,呈渦旋狀和放射狀生長。其凍存前和復蘇后存活率差異不顯著(P>005),細胞復蘇后增殖快、生命力旺盛,且形態(tài)未發(fā)生變化。這表明凍存和復蘇過程中的各項條件對細胞活力影響較小,試驗中采用的凍存和復蘇的方法是可行的。

          第4篇

          [關鍵詞]生物 細胞分析

          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在第六章細胞的生命歷程中,對細胞增殖過程中染色體(質)行為變化做了詳細的分析,同時也是考試的重點。然而大部分教師對細胞分化、細胞衰老、細胞凋亡及細胞癌變過程中染色體(質)的行為變化卻知之甚少。筆者在閱讀了相關書籍之后,對上述問題做如下總結。

          1.細胞分化與染色體(質)行為變化的關系

          細胞分化的實質是組織特異性基因(奢侈基因 luxurygenes )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表達(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這種差異表達不僅涉及基因轉錄水平和轉錄后加工水平上的精確調(diào)控,而且涉及染色體(質)修飾等復雜的調(diào)控過程。這里的染色體(質)修飾主要是指DNA的甲基化。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在甲基轉移酶的催化下,DNA的CG兩個核苷酸的胞嘧啶被選擇性地添加甲基,形成5-甲基胞嘧啶,這常見于基因的5'-CG-3'序列。甲基化位點可隨著DNA的復制而遺傳,因為DNA復制后,甲基化酶可以將新合成的未甲基化的位點進行甲基化。DNA甲基化可以引起基因的失活,從而使細胞不需要表達的基因不表達,進而達到差異表達(選擇性表達)的目的。如下圖

          2.細胞衰老與染色體(質)行為變化的關系

          染色質固縮化是衰老細胞核中另一個重要變化。體外培養(yǎng)的細胞中,晚代細胞的核中可看到明顯的染色質固縮化,而早代細胞的核只有輕微的固縮作用。除了培養(yǎng)細胞外,體內(nèi)細胞,如老年果蠅的細胞等,都可以觀察到染色質的固縮化。染色質固縮與染色質蛋白的二硫鍵數(shù)量有關。

          3.細胞凋亡與染色體(質)行為變化的關系

          細胞凋亡細胞的核DNA在核小體連接處斷裂成核小體片段,并向核膜下或中央異染色質區(qū)凝聚形成濃縮的染色質塊。隨著染色質不斷凝聚,核纖層斷裂消失,核膜在核孔處斷裂形成核碎片。凋亡細胞的核經(jīng)核碎裂形成染色質塊(核碎片),然后整個細胞通過發(fā)芽、起泡等方式形成一些球形的突起,并在基部絞斷而脫落產(chǎn)生大小不等內(nèi)含胞質、細胞器及核碎片的凋亡小體;或通過分隔機制形成凋亡小體。總言之,細胞凋亡最突出的生化特征是染色質DNA的有控裂解,并且是由于內(nèi)源性內(nèi)切核酸酶基因的活化和表達而造成的結果。這種由內(nèi)源性內(nèi)切核酸酶切割的染色質DN段大小是有規(guī)律的,即都為200bp的倍數(shù)。如下圖

          〖JZ〗〖HZ(〗〖XC王麗英1.TIF〗〖HZ)〗

          第5篇

          【關鍵詞】紅細胞 生物教學

          紅細胞又稱紅血球或紅血細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種血細胞。紅細胞分為兩類,一是哺乳動物的紅細胞;另一類是非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魚類)的紅細胞。下面著重介紹與這兩個方面相關的知識內(nèi)容。

          1.哺乳動物的紅細胞

          1.1 基因突變的實例。正常人的紅細胞呈雙凹圓餅狀,中央較薄,周緣較厚,而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者的紅細胞卻是彎曲的鐮刀狀,這種細胞形狀上的改變用光學顯微鏡是可以觀察到。究其原因,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屬于基因突變的結果。而基因突變是染色體的某一位點上基因的改變,這種改變在光學顯微鏡下是無法直接觀察到的。所以講到基因突變就經(jīng)常提及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1.2 制備細胞膜。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它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的具膜細胞器,即除細胞膜外無其他的膜結構,因此可以獲得較純凈的細胞膜,加之取材方便。故在 “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 實驗中,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材料。

          1.3 研究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正常狀態(tài)下紅細胞內(nèi)的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大致相等,這對保持紅細胞的形態(tài)甚為重要。加之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將紅細胞置于等滲溶液(NaCl/0.9%)中,它能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態(tài);將紅細胞放在低滲溶液中,水分將進入細胞,紅細胞容易吸水膨脹變成球形,可至膨脹而破裂;相反,將紅細胞放在高濃度溶液中,水分將逸出細胞外,紅細胞將因失水而皺縮。這些變化在光學顯微鏡都很容易觀察到。所以,它又是研究“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好材料。

          1.4 真核細胞并非都有細胞核。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區(qū)別就是前者有真正的細胞核,但并不是所有的真核細胞都有細胞核。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就無核,這樣一來,就成了除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等少數(shù)細胞以外,真核細胞都有細胞核。

          1.5 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核,所以一般不能存活多久,即壽命都很短。紅細胞與健康紅細胞平均壽命為120天,每天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紅細胞進行更新。原因是細胞的各個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lián)系、協(xié)調(diào)一致的,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這也有力地說明細胞完整性的重要意義。

          1.6 體細胞并非都存在等位基因。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核,故不含DNA(DNA主要存在細胞核中),進而也不存在染色體,當然也就不存在等位基因。

          1.7 故衰老的紅細胞沒有核體積變化。衰老的細胞,細胞核的體積增大,核膜內(nèi)折,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核,故衰老的紅細胞沒有核體積變化這個特征。

          1.8 人體的細胞并非都進行有氧呼吸的。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線粒體,也就是說沒有有氧呼吸的場所,所以只能進行無氧呼吸。這也說明人體的細胞并不都是進行有氧呼吸的。

          1.9 紅細胞跨膜運輸?shù)姆绞?。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內(nèi)無線粒體,通過無氧呼吸釋放能量,因能量的利用效率較低,所以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為協(xié)助擴散;而其他細胞有線粒體能進行有氧呼吸,能量的利用效率較高,故葡萄糖進入其他細胞則為主動運輸。

          1.10 提取血紅蛋白。血液由血漿和各種血細胞組成,其中紅細胞最多。在紅細胞的組成中,除水分以為,約90%是血紅蛋白。故用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提取血紅蛋白。

          1.11 血紅蛋白和血漿蛋白。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O2和CO2,此外還在酸堿平衡中起一定的緩沖作用。這兩項功能都是通過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來實現(xiàn)的。如果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出來,溶解于血漿中,即喪失上述功能。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nèi)部的成分,不在細胞外液(相對人體外部環(huán)境來說,又稱為內(nèi)環(huán)境),即血紅蛋白不屬于人體內(nèi)環(huán)境組成成分;血漿是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huán)境,血漿中的蛋白質稱血漿蛋白,它屬于人體內(nèi)環(huán)境組成成分。

          2.非哺乳動物的紅細胞

          2.1 無絲分裂。無絲分裂是最早發(fā)現(xiàn)的一種細胞的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就在雞胚的的血細胞中看到了。因為在分裂開過程中核膜、核仁不消失,無染色體和紡錘絲的變化,所以叫無絲分裂,它是真核細胞的一種分裂方式,如蛙的紅細胞分裂方式就是這樣。

          2.2 提取DNA。非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仍然有核,含DNA。對雞血細胞來說是一種低滲液體,水分子可以大量進入血細胞,使血細胞脹裂,同時用玻璃棒攪拌,就加速了雞血細胞的破裂,從而釋放DNA,過濾后收取濾液即可。

          第6篇

          關鍵詞:地福來生物細胞肥;示范;增產(chǎn)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S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4-71-02

          生物肥料是作物用肥的發(fā)展方向。根據(jù)產(chǎn)品介紹,“地福來”活性細胞肥,利用生物固氮,能為農(nóng)作物的整個生長周期提供所需的30%~50%的氮肥,即節(jié)約30%~50%的氮肥用量,作物施用這種“細胞肥”后,不僅能增加作物產(chǎn)量、縮短生長周期、提高品質、減少化肥使用量、改良土壤,而且能夠增強作物抗逆性、抗病蟲害的能力。所以,2013年筆者在樅陽縣布置了3個水稻示范點。具體如下:

          1 樅陽縣浮山示范點示范情況

          1.1 示范目的 本次示范目的是在同等的施肥管理水平下,增加水稻產(chǎn)量。

          1.2 示范地點 樅陽縣浮山鄉(xiāng)。

          1.3 示范方法 對比法。

          1.4 示范情況 栽培方式:育苗移栽;品種:優(yōu)Ⅰ402;用種量:2kg/667m2;4月5日播種,5月4日移栽,5月13日除草。分別于4月28日防治灰飛虱、稻薊馬;5月21日防治稻薊馬;6月20日防治稻苞蟲,紋枯病。

          表1 浮山地福來生物細胞肥水稻施用示范基本情況

          [示范品種\&栽培方式\&施用時間

          (月/日)\&用肥量

          (mL/667m2)\&施肥方式\&優(yōu)Ⅰ402\&秧田\&4/18\&200\&噴霧\&優(yōu)Ⅰ402\&育苗移栽\&5/24\&200\&噴霧\&]

          6月24日,示范田早稻正處抽孕穗期,平均莖蘗15.6個,對照平均莖蘗13.6個。預計抽穗比對照早7d左右。

          1.5 7月22日,對浮山示范點進行測產(chǎn),結果如表2:

          從表2可以看出,主要表現(xiàn)地福來大田專用肥示范田比對照田有效穗數(shù)多3.16萬/667m2,由于分蘗穗多,示范田平均穗粒數(shù)、結實率比對照田略低,經(jīng)計算產(chǎn)量結果得出,浮山點地福來大田專用肥示范田比對照田增產(chǎn)57.51kg/667m2。

          表2 浮山示范點理論產(chǎn)量構成與產(chǎn)量

          [處理\&穗數(shù)(萬/667m2)\&每穗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

          (g)\&理論產(chǎn)量

          (kg/667m2)\&實際產(chǎn)量

          (kg/667m2)\&總粒數(shù)\&實粒數(shù)\&專用肥\&17.35\&117.86\&106.81\&90.6\&25\&463.29\&393.8\&對照\&14.19\&118.06\&111.5\&94.4\&25\&395.64\&336.29\&]

          2 陳瑤湖示范點示范情況

          2.1 示范目的 本次示范目的是在同等管理水平,施用地福來大田專用肥的示范田比對照田每667m2減少5kg氮、磷、鉀含量18%的復合肥的條件下,分析增產(chǎn)效果。

          2.2 示范地點 樅陽縣陳瑤湖鄉(xiāng)

          2.3 示范方法 同一田塊,共0.533hm2,一分為二,示范田、對照田各0.266hm2。進水口為對照田,出水口為示范田。

          2.4 示范情況 栽培方式為點播;品種早稻嘉興8號;用種量7.5kg/667m2;4月18日撒播。

          除草時間:4月25日用36%直播凈45~60g/667m2兌水45~60kg均勻細致噴霧。藥后7d內(nèi)保持畦面濕潤狀態(tài)。

          5月21日,秧齡33d進行秧苗素質考察,地福來大田專用肥示范田秧苗比對照株高高8.3cm,平均分蘗數(shù)多0.4個,綠葉數(shù)、白根數(shù)等都有優(yōu)勢。具體情況如表4。

          表3 陳瑤湖地福來生物細胞肥水稻施用示范基本情況

          [處理\& 施肥一 \& 施肥二 \& 施肥三 \&種類\&數(shù)量

          (mL/667m2)\&施肥時間\&種類\&數(shù)量

          (kg/667m2)\&施肥時間\&種類\&數(shù)量

          (kg/667m2)\&施肥時間\&地福來示范田\&地福來專用肥\&200\&5月2日\&46%尿素\&15\&5月16日\&48%復合肥\&20\&5月21日\&對照田\&空白\&0\&5月2日\&46%尿素\&15\&5月16日\&48%復合肥\&25\&5月21日\&]

          表4 5月21日秧苗素質考察記載

          [處理\&綠葉數(shù)

          (片)\&株高

          (cm)\&根數(shù)(個)\&分蘗數(shù)

          (個)\&總根數(shù)

          (個)\&白根數(shù)

          (個)\&白根率

          (%)\&地福來

          專用肥\&4~4.5\&30.61\&22.1\&10.4\&47.06\&1.5\&對照\&4~5\&22.31\&17.7\&6.8\&38.42\&1.1\&]

          2.5 產(chǎn)量結果分析 7月14日,對陳瑤湖周真信早稻示范田進行測產(chǎn),從表5可以看出,地福來大田專用肥示范田比對照田667m2有效穗數(shù)多3.34萬穗,平均穗粒數(shù)、結實率比對照略低,經(jīng)計算得出,地福來大田專用肥陳瑤湖示范田比對照田增產(chǎn)31.47kg/667m2。

          表5 陳瑤湖點理論產(chǎn)量構成與實際產(chǎn)量

          [處理\&667m2

          穗數(shù)(萬)\&每穗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

          (g)\&理論產(chǎn)量

          (kg/667m2)\&實際產(chǎn)量

          (kg/667m2)\&總粒數(shù)\&實粒數(shù)\&地福來

          專用肥\&22.67\&93.72\&84.97\&90.65\&25\&481.52\&409.29\&對照\&19.33\&102.5\&91.96\&89.72\&25\&444.50\&377.82\&]

          3 項鋪鎮(zhèn)唐山圩示范點情況

          3.1 示范目的 本次示范目的是在同等的施肥管理水平下,以增加產(chǎn)量為目的。

          3.2 示范地點 項鋪鎮(zhèn)唐山圩周學斌示范田

          3.3 示范方法 同一田塊,共計0.667hm2,示范田0.333hm2、對照田0.333hm2。進水口為對照田,出水口為示范田。

          3.4 示范情況記載 栽培方式為機插秧;品種為單季糯稻品種:太湖糯。6月24日機插秧,秧齡20d。6月25日開始下大雨,秧苗水淹3d以上,7月9日秧苗補棵結束。9月5日進入孕穗期。9月9日田間觀察,分蘗數(shù)無差別。

          施肥情況:(第一次)6月中旬,施基肥17%復合肥20kg/667m2。機插秧苗后7d即7月4日追施尿素7.5kg/667m2。退水后(第二次)追施12.5kg/667m2尿素。返青后(第三次)追施10kg/667m2尿素,18%復合肥15kg/667m2。7月30日,示范田施用地福來大田專用肥200mL/667m2(1瓶),對照田未施用。9月4日,追施(穗肥)BB肥12.5kg/667m2。整個生育期共施用3次葉面肥(7月22日、8月10日、9月30日)。

          3.5 產(chǎn)量結果分析 10月6日,對唐山圩示范田進行測產(chǎn),結果如表6。當時示范田內(nèi)水稻正值灌漿期,所以只測667m2有效穗和每穗總粒數(shù)。結實率統(tǒng)一按90%計算。從苗情長勢分析,預計示范田比對照田成熟期早5~6d。

          表6 唐山圩點理論產(chǎn)量構成與實際產(chǎn)量

          [處理\&穗數(shù)(萬/667m2)\&每穗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

          (g)\&理論

          產(chǎn)量

          (kg/667m2)\&實際

          產(chǎn)量

          (kg/667m2)\&總粒數(shù)\&實粒數(shù)\&地福來

          專用肥\&19.93\&115.7\&104\&90\&27\&542.62\&462.2\&對照\&19.83\&94.71\&85.24\&90\&27\&456.38\&387.9\&]

          4 結論

          第7篇

          在首都醫(yī)科大學“以學生學習成長為核心”的第四輪教育教學改革中,利用學?,F(xiàn)有的BB平臺,在細胞生物學課程中引入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創(chuàng)性地進行了教學改革的有益嘗試。

          1.1教學分析

          教學分析包括教學內(nèi)容分析和學習者分析。細胞生物學理論知識多,比較枯燥抽象,學生學習起來覺得難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此基礎上我們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和分析,根據(jù)每個知識點制作短小視頻,每個視頻時間為10分鐘左右,視頻里除了針對各個知識點講解的錄像外,還制作了動畫,如細胞培養(yǎng)、細胞融合、細胞轉染等動畫,用動畫演示了整個實驗過程,深受學生的歡迎。

          1.2創(chuàng)建自主學習環(huán)境,支持學生課下學習

          翻轉課堂中學生獲取新知識的主要渠道是課下的自主學習過程,因此有必要創(chuàng)建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課下的“知識獲取”。(1)教師設計制作教學視頻,學生只要有智能手機接入互聯(lián)網(wǎng),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實時掃描二維碼觀看相關教學視頻,從而隨時隨地利用碎片時間來學習,實現(xiàn)指尖上的移動學習。(2)支持學生的協(xié)作學習,學生可以利用網(wǎng)絡交流平臺與教師、同伴隨時展開討論。

          1.3課前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教師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設計一些題目,供學生在學習視頻后完成,并運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給予評價,以檢測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1.4課中實施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由于課前經(jīng)過深度預習,學生對要學習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實行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措施,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項目中,在項目進展中遇到問題時,組內(nèi)協(xié)作解決或咨詢教師。如在微管組裝中,讓學生選擇微管組裝所需的材料和條件,教師巡視,對有問題的小組和學生及時給予指導。這種教學模式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在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將課堂上的互動引向更深層次,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實現(xiàn)了知識的應用創(chuàng)新。

          1.5學習成果交流展示

          在BB平臺上,教師將課堂中觀察到的問題進行梳理,將在課堂中動態(tài)性生成的資源和學生的作品收集整理后與學生分享,這些內(nèi)容能被長期保存,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可隨時查閱。另外,因病或參加其他活動缺席的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來補課,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可通過教師提供的資源進行補救性學習。同時,設立學習成果交流展示區(qū),學生將自己的探究結果以及在探究過程中的心得與同班同學進行交流,實現(xiàn)思想的碰撞。

          2研究意義

          通過翻轉課堂可以實現(xiàn)知識傳授和知識內(nèi)化過程的顛倒安排,使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使學生自己掌控學習的進度和速度,并尋求教師的個性化指導。翻轉課堂所倡導的“以信息技術帶動教學結構變革和學生個性化全面發(fā)展”與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發(fā)展”的要義相契合。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已在國內(nèi)外多個地區(qū)取得極大的成功,促進了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全面推進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以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目標,積極探索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途徑和方法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主題。首都醫(yī)科大學啟動了第四輪教育教學改革,其主題是“以學生學習成長為核心,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為目標,以內(nèi)涵發(fā)展為基礎,推進我校人才培養(yǎng)綜合改革”。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它將知識傳遞過程放在課堂外,學生借助于教師制作的教學視頻和開放的網(wǎng)絡資源自主完成知識的建構,而課堂則成為他們完成作業(yè)、探討問題或得到個性化指導的地方。因此,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整個教與學過程中的主體,所有的知識都需要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動手的過程中掌握。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細胞生物學的教學設計與應用,圍繞教學改革精神,創(chuàng)造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3需要注意的問題

          通過翻轉課堂的實踐發(fā)現(xiàn),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教學視頻的制作需要教師從視頻的內(nèi)容、視頻的設計形式、視頻的長短、視頻的吸引力等方面思考,這要求教師認真研究教學內(nèi)容,更要求教師具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知識和信息技術素養(yǎng)。

          (2)翻轉課堂需要學生在課外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學生的自覺性和學習能力是實施翻轉課堂的基礎。因此,針對一些學習意志力較差、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